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2340个字。

海 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苍茫、胆怯、翡翠、精灵、蜿蜒”等词语。
  2.了解散文诗的一般特点。
  3.体会课文的深刻含意,把握“海燕”形象深广的政治意义和象征内涵。
  能力目标
  1.反复诵读,领会文章激情洋溢、音韵铿锵的特点。
  2.体会象征、比喻、拟人、反复等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3.理解对比、衬托的运用。
  德育目标
  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英勇无畏的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读,深刻领会作品的诗情、画意和理趣。
  2.品析含意丰富的语句,理解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分析“海燕”形象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象征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海燕》是一首充满战斗激情的散文诗。作品表现出诗的音乐美和绘画美,文笔粗犷、气势磅礴、色彩厚重,情感激越,给人以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教读本文,通过流畅的有感情的朗诵,使学生进入情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研讨点拨法。课文内容的理解,重点在于对海燕的艺术形象的把握。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结合背景材料,从作品整体上领会文中各种象征体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是理解作品深刻含意的关键。研讨作品内容与朗读结合进行,读读议议,使阅读向纵深发展。
  3.对比阅读。与郑振铎的散文《海燕》进行对比。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   投影仪    录音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介绍背景知识,为理解课文含意铺垫。充分诵读,创设情境,初步理解海燕形象。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显示勇猛搏击于惊涛骇浪中的海燕形象)同学们,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自问世以来,便以深刻的思想、锐利的锋芒和激越的诗情赢得了读者的喜爱,成为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瑰丽明珠。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充满激情的时代前奏曲,去感受凝结着高尔基敏锐艺术感悟力的“海燕”形象。(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投影)
  玛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俄国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列宁称他是“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来自社会底层、深谙底层人民疾苦的高尔基于1892年9月发表了处女作《马加尔·楚德拉》。从此,一颗光芒夺目的明星升上了俄国文坛。19世纪90年代高尔基写了许多短篇小说,大多取材于“底层”社会。1906年高尔基最著名的长篇小说《母亲》问世。在准备“十月革命”的年代里,高尔基完成了自传性的三部曲的前两部——《童年》(1914)和《在人间》(1916),第三部《我的大学》于1923年完成。高尔基不仅是语言艺术家,同时还是评论家、政论家和学者。他的文学论文是对马克思主义美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