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后习题2.1.2-练习案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2.1.6练习案六文言文的归纳概括与分析综合(含解析).doc
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后习题2.1.2-练习案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doc
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后习题2.1.3-练习案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doc
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后习题2.1.4-练习案四-掌握文言文断句的技巧.doc
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后习题2.1.5-练习案五-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doc
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后习题2.1.7-练习案七-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doc

  练习案二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专题规范练第40页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题。
  王肃,琅邪临沂人。肃少而聪辩,涉猎经史,颇有大志。仕萧赜,历著作郎、太子舍人、秘书丞。肃自谓《礼》《易》为长,亦未能通其大义也。父奂及兄弟并为萧赜所杀,肃自建业来奔。高祖幸邺,闻肃至,虚襟待之,引见问故,甚哀恻之。遂语及为国之道,肃陈说治乱,深会帝旨。高祖嗟纳之,促席移景,不觉坐之疲淹也。因言萧氏危灭之兆,可乘之机,劝高祖大举。高祖器重礼遇日有加焉,或屏左右相对谈说,至夜分不罢。肃亦尽忠输诚,无所隐避。寻除辅国将军,赐爵开阳伯,肃固辞伯爵,许之。二十年七月,高祖以久旱不雨,辍膳三旦,百僚诣阙,引在中书省。高祖在崇虚楼,遣舍人问何为而来。肃对曰:“伏承陛下辍膳已经三旦,群臣焦怖,不敢自宁。臣闻尧水汤旱,自然之数,须圣人以济世,不由圣以致灾。”高祖遣舍人答曰:“昔尧水汤旱,赖圣人以济民,朕虽居群黎之上,今日之旱,无以救恤,应待立秋,克躬自咎。”是夜澍雨大降。高祖之伐淮北,令肃讨义阳,未克,而萧鸾遣将裴叔业寇涡阳。刘藻等救之,为叔业所败。肃表求更遣军援涡阳,高祖得表览之怃然,曰:“当是以藻等锐兵新败于前,事往势难故也。今日之计,唯当作必克之举。”肃乃解义阳之围,以赴涡阳,叔业乃引师而退。肃坐刘藻等败,黜为平南将军,中正、刺史如故。高祖崩,遗诏以肃为尚书令,与咸阳王禧等同为宰辅,征肃会驾鲁阳。肃至,遂与禧等参同谋谟。禧兄弟并敬而昵之,上下称为和辑。唯任城王澄以为憾焉。每谓人曰:“朝廷以王肃加我上尚可。从叔广阳,宗室尊宿,历任内外,云何一朝令肃居其右也?”肃闻其言,恒降而避之。寻为澄所奏劾,称肃谋叛,言寻申释。肃频在边,悉心抚接,远近归怀,附者若市。清身好施,简绝声色,终始廉约,家无余财。景明二年薨于寿春,年三十八。有司奏以肃忠心大度,诏谥宣简。
  (节选自《魏书•王肃传》)
  1.根据文意,推断下列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1)肃少而聪辩(      )
  (2)亦未能通其大义也(      )
  (3)父奂及兄弟并为萧赜所杀(      )
  (4)因言萧氏危灭之兆(      )
  (5)高祖器重礼遇日有加焉(      )
  (6)遣舍人问何为而来(      )
  (7)须圣人以济世(      )
  (8)高祖得表览之怃然(      )
  (9)当是以藻等锐兵新败于前(      )
  (10)肃乃解义阳之围(      )
  (11)与咸阳王禧等同为宰辅(      )
  (12)禧兄弟并敬而昵之(      )
  (13)唯任城王澄以为憾焉(      )
  (14)远近归怀,附者若市(      )
  参考答案(1)连词,无实义 (2)表陈述的语气词 (3)介词,表被动 (4)介词,趁机 (5)兼词,于之 (6)为何,为什么 (7)连词,表目的,用来 (8)词尾,……的样子 (9)介词,在 (10)副词,于是 (11)连词,和 (12)连词,表并列 (13)语气词,陈述语气 (14)代词,代指人
  参考译文王肃,琅邪临沂人。王肃年少而聪明,阅读经籍史书,颇有远大志向。事奉萧赜,历任著作郎、太子舍人、秘书丞。王肃自称学《礼记》《易经》有心得,
  ……
  练习案四 掌握文言文断句的技巧
  专题规范练第44页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题。
  姜彧,字文卿,莱州莱阳人也。中统二年,彧与荣孙宏入朝,因言益都李璮反状已露,宜先其未发制之,未报。明年春,璮果反。时诸郡不为兵备,璮即袭据济南。彧弃家从荣,招集散亡,迎诸王哈必赤进兵讨之。秋七月,捕得生口,言城中粮尽势蹙,彧乃昏夜请见王曰:“闻王陛辞时,面受诏曰:‘发兵诛璮耳,毋及无辜。’今旦夕城且破,王宜早谕诸将分守城门,勿令纵兵,不然城中无噍类矣。”王曰:“汝言城破,解阴阳耶?”彧曰:“以人事知之,若待城破言于王,晚矣。”王悟。明日贼众开门出降王下令诸军敢入城者论以军法璮就擒城中按堵如故。彧以功授大都督府参议,改知滨州。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四》,有改动)
  1.下列关于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明日/贼众开门/出降王/下令诸军敢入城者/论以军法/璮就擒/城中按堵如故
  B.明日/贼众开门出降/王下令诸军/敢入城者/论以军法/璮就擒城中/按堵如故
  C.明日/贼众开门/出降王/下令诸军敢入城者论以军法/璮就擒城中/按堵如故
  D.明日/贼众开门出降/王下令诸军/敢入城者论以军法/璮就擒/城中按堵如故
  答案D
  解析首先比较选项,然后分析排除。“贼众开门出降”是一个完整的语句,中间不能断开;“王下令诸军,敢入城者论以军法”这是一个完整的意思,中间要停顿。
  参考译文姜彧,字文卿,是莱州莱阳人。中统二年,姜彧与张荣的孙子张宏进入朝廷,就此上书说益都的李璮谋反的迹象已经显露出来,应当在他还没有发动的时候先加以制止,奏书上呈后没有得到答复。第二年春天,李璮果然造反。当时各郡没有做军事准备,李璮就袭击占领了济南。姜彧抛弃了家小跟随张荣出来,招集流散逃亡的士兵,迎接诸王哈必赤进军讨伐李璮。秋季七月,捕获到俘虏,俘虏说城中的粮食已经用尽,形势紧张,于是姜彧在傍晚请求见王,说:“我听说大王在朝廷辞别皇帝时,当面受到诏命说:‘出兵是为了诛杀李璮,不要牵连无辜之人。’如今城池很快就将被攻破,大王应该早点告诉诸位将领分别把守好城门,不要让士兵放任,如果不这样,城中(恐怕)就没有活人了。”王说:“你说城就要被攻下,难道你会阴阳占卜吗?”姜彧说:“我是从人事上来推测这件事的,假若我等城破了再向你说这些话,那就晚了。”王明白了。第二天叛军打开城门出来投降,王向诸军下令,有敢擅自进入城中的以军法论处,李璮就擒了,而城中仍然像原来一样秩序井然。姜彧因功授任大都督府参议,改任滨州知州。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2题。
  张问达,字德允,泾阳人。万历十一年进士。历知高平、潍二
  ……
  文言文的归纳概括与分析综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题。
  原杰,字子英,阳城人。正统十年进士。巡按江西,捕诛剧盗,奸宄敛迹。复按顺天诸府。大水,牧官马者乏刍,马多毙,有司责偿。杰请免之,开中盐引入米振饥。疏入,为部所格,景帝卒从杰议,超擢江西按察使。发宁王奠培淫乱事,革其护卫。治行闻,赐诰旌异。成化二年就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岁凶振救,民无流移。召为户部左侍郎。时黄河迁决不常,彼陷则此淤。军民就淤垦种。奸徒指为园场屯地,献王府邀赏,王府辄据有之。杰请献者谪戍,并罪受献者。从之。江西盗起,以杰尝再莅其地得民,诏往治。捕戮六百余人,余悉解散。荆、襄流民数十万,朝廷以为忧。祭酒周洪谟尝著《流民图说》,谓当增置府县,听附籍为编氓,可实襄、邓户口,俾数百年无患。都御史李宾以闻。帝善之。遂命杰出抚。遍历山溪,宣朝廷德意,诸流民欣然愿附籍。其初至,无产及平时顽梗者,驱还其乡,而附籍者用轻则定田赋。民大悦。因相地势,以襄阳所辖郧县,居竹、房、上津、商、洛诸县中,道路四达,去襄阳五百余里。山林阻深,将吏鲜至,猝有盗贼,府难遥制,乃拓其城,置郧阳府,以县附之。又于西安增山阳,南阳增南召、桐柏,汝州增伊阳,各隶其旧府。制既定,荐知邓州吴远为郧阳知府,诸县皆择邻境良吏为之。流人得所,四境乂安。将还,以地界湖广、河南、陕西,事无统纪,因荐御史吴道宏自代。诏即擢道宏大理少卿,抚治郧阳、襄阳等六府。郧阳之有抚治,自此始也。杰以功进右都御史。杰数扬历于外,既居内台,不欲出。荆、襄之命,非其意也。事竣,急请还朝。会南京兵部缺尚书,以杰任之。杰疏辞。不许。遂卒于南阳,年六十一。郧、襄民为立祠,诏赠太子太保。
  (选自《明史•原杰传》)
  1.(概括分析)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原杰执法严明,惩治盗贼从不手软,先后两次在江西捕诛剧盗,捕戮众贼,解散从犯,保障地方安宁。
  B.原杰执法公正,不畏豪强。在担任江西按察使时曾揭发宁王淫乱罪行,并革除他的护卫,受到皇上表彰。
  C.原杰注重实地考察,政绩显著。在安抚荆、襄流民时,考察地势设置府县,有政绩却不自夸,把功劳归于吴道宏。
  D.原杰关注民生,深得百姓爱戴。江西水灾致马匹饿死,他请求减免赔偿;荒年开仓赈济,使百姓免于流亡。
  答案C
  解析C项,“有政绩却不自夸,把功劳归于吴道宏”说法错误,原杰举荐吴道宏代替自己,是因为郧阳地处湖广、河南、陕西交界,事情没有头绪,才推荐吴道宏代理。
  参考译文原杰,字子英,阳城人。正统十年考中进士。巡按江西时,捕获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