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4800字。

  2020届高考语文模拟黄金卷(全国卷)(四)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一时代有一时代之“现实性”,每一个时代都在呼唤与其同在同构的“现实性”。今天的中国尤其需要文学的“现实性”。因为沟壑式的结构性裂变正在发生,正在强力修改社会秩序和人们的生活。新闻报道等非虚构内容固然能够将这些变化的来龙去脉和盘托出,但它们不能代替文学作品。只有文学能够让我们深切地意识到,这些发展和变迁不是单纯的社会事件,而是与每一个个体生命及其生活息息相关的历史性巨变。
  对作家来说,要达到文学的“现实性”,必须拥有与其所处时代心神相通的体验和认知。在地化的日常书写、高密度的经验分布、不容置疑的细节和情节、渐次推进的时代场景等都是构成“现实性”的重要元素。因此,在当代中国,应当是这样一批作家来完成这一历史性的使命:他们与时代的变化同期来到人间,对历史和社会发展持有理性科学的逻辑认知与知识谱系,对所处时代敏感,并有着介入现实的能力,不惮劳苦,不辞艰辛,亦不图短期获利和流量红利,认真踏实地与生活“怪兽”正面博弈,短兵相接,扎根于每一地、每一时段的生活层面,将自己对于世界和时代的价值认知糅合于文学化的细节、物象与人物关系的描述之中,直到在那儿开出具象茁壮的花朵。
  过去时代的作家以丰沛的创造力创造了中国文学的一个个高峰,但他们的写作经验无法与当下时代接榫,已经丧失了有效性。现在,应该是以“70后”、“80后”和“90后”为主的作家来担负起书写中国“现实性”的职责和重担。事实上,这几代作家正在成长,正在结果。他们以才华和耐心捕捉着中国当代生活的变化,以各有特色的叙事进行淬炼和提取,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气象万千的社会生活与心灵世界进行着丰富的书写。他们的作品或一撇一捺朴实地描摹“中国”,或以个体的成长和成熟串联起现实生活的变化,或以“非正常”的情感故事和精神形态透射出时代的折叠印迹,他们堪称当代中国的记录者、思考者。他们正当青壮年,又逢社会嬗变持续发酵,倘若能够坚持将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凝聚在笔端,“现实性”的空间对他们来说将是巨大的,有着无限的可能。
  写“现实性”,并不意味着匍匐在生活的脚下,也不是说靠堆叠现实细节来塑造时代的肖像,而是说,作家既能够扎根于粗粝的生活,又能够向着“理想性”不断进发。作家不仅仅是阐释者和“时代精神的传声筒”,更应当是诗意、梦想以及未来生活的创造者。略萨在给青年小说家的信中指出,虚构作品并不是人们经历过的生活,而是“用生活提供的素材加以想象的心理生活”,如果没有这种经过加工和想象的生活,“真正的生活就可能比现在的状况更加污秽和贫乏”。因此,作家应当一方面体验日常经验的琐屑繁杂、一地鸡毛,观察社会现实的不公、不义、不平等;另一方面,要始终保持光明宽阔的文学观、世界观。后者如基底,越是坚牢辽阔,越能举着世间万物一直向上,直至抵达某一高度。
  (摘编自曹霞《文学的现实性、理想性与审美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今中国,社会秩序和生活发生重大变化,尤其需要反映现实的“现实性”文学。
  B.当代作家只有扎根于现实生活,与时代心神相通,才能承担起反映现实的历史使命。
  C.老作家的创作经验无法应用于当下,只有青年才能担负起书写中国“现实性”的重任。
  D.文学的“现实性”并非拘泥于现实,作家应该扎根于当下,面向未来,向着“理想性”进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围绕文学的“现实性”,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论述了相关内容。
  B.文章第一段通过文学与新闻报道等非虚构内容的作用的对比,突出当今时代文学存在的必要性。
  C.文章第三段肯定了过去时代作家的成就,但更属望于当代青年作家,认为他们未来充满希望。
  D.文章第四段引用略萨的话,意在说明现实是虚构的基础,现实的根基越坚牢,理想性就越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新闻报道只是忠实地报道社会事件,而只有文学才关注每一个个体生命及其生活。
  B.文学的“现实性”离不开作家对现实细节的精心描绘,但又不能全靠现实细节的堆叠。
  C.作家要兼顾现实性与理想性,就是既要创作现实主义文学,也要创作浪漫主义文学。
  D.无论社会多么不如意,作家只要拥有积极的文学观、世界观,就能通过创作使其更美好。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纽织发起的“世界记忆工程”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推动了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进程。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副司长刘洋说:“中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进程几乎与国际同步,20世纪80年代末,敦煌研究院率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