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题,约26940字。
2019-2020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初调研测试
语 文Ⅰ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衣锦还乡”的观念在中国由来已久并 ▲ ,成了中国古人乃至当今个人最大的奋斗梦想。这个现象潜藏着深层的文化 ▲ ,反映古代服饰制度的等级化内容,反映至关重要的面子心理,反映 ▲ 的乡土情结。
A. 家喻户晓 意蕴 盘根错节
B. 深入人心 含意 盘根错节
C. 家喻户晓 含意 根深蒂固
D. 深入人心 意蕴 根深蒂固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为了减少题量,将词语(实词和虚词)和熟语(成语、惯用语等)合并起来考查,结合语境分析是关健。词语的运用要靠平时多积累。熟记其意义和用法。另外还要注意运用范围是否准确,感情色彩是否得当,与语境是否矛盾或重复,是否有语法错误等,切忌望文生义,并注意一词多义现象。“家喻户晓”,意思是每家每户都知道;“深入人心”,意思是理论、学说、政策等为人们深切了解和信任。根据语境,衣锦还乡的观念应该是被人们了解和和信任,不是每家每户都知道,所以应该填“深入人心”。排除AC。“含意”,解释为含有的意思;“意蕴”,意思是内在的意义。结合语境,“深层的文化……”,一定是内在的意义,所以填“意蕴”。排除BC。“盘根错节”,意思是树根木节盘旋交错,不易砍伐。比喻事情繁难复杂,不易处理;“根深蒂固”,意思是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结合语境,说乡土情结不容易动摇。排除AB。故选D。
【点睛】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上海弄堂的房屋,看上去鳞次栉比,挤挤挨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实在是极其美丽的景象。
①看上去有些乱,实际上却错落有致 ②站在至高点上,它们全都连成一片
③它们还如水漫流,见缝就钻 ④无边无际的,东南西北有些分不清
⑤屋脊连绵起伏,横看成岭坚成峰 ⑥又辽阔又密实,像农人撒播然后丰收的麦田
A. ⑤②④③①⑥ B. ⑤④②①③⑥ C. ③⑥①④⑤② D. ③①⑥⑤④②
3.下列对联与古代名人对应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①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 ②寄兴在山亭水曲,怀人于日暮春初。
③歌咏总带忧民泪,颠沛仍怀爱国心 ④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A. 杜甫 范仲淹 司马迁 王羲之 B. 范仲淹 杜 甫 王羲之 司马迁
C. 司马迁 王羲之 杜甫 范仲淹 D. 王羲之 司马迁 范仲淹 杜甫
4.对下列图表数据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8年1—7月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额趋势图
A. 2018年上半年我国集成电路的进口金额每月均超过190亿美元。
B. 2018年以2月为参照,3到7月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金额整体增长。
C. 2018年1月到7月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金额同比起伏较大。
D. 2018年4月和7月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金额比去年有所降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