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780字。
辛弃疾词两首
[文本落实]
一、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在阔大苍茫的背景下,呈现于读者眼帘的是一个忧愤孤寂的爱国者的形象。诗人运用景物烘托、动作描写、排比修辞来刻画人物。
B.“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写山。诗人运用移情及物的手法,写自己心中有愁有恨,虽见壮美的远山,但远山在“献愁供恨”。
C.下片连用三典,诗人不学张翰秋风思归,不学许汜求田问舍,是反衬自己复国大志。“可惜流年”,写年华虚度,壮志难酬。
D.下片的三个典故,增加了词的容量,使内蕴更为丰厚;使得语言简练,风格典雅,收到言近旨远,辞约意丰的效果。
2.这首词中,作者是通过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登临意”的?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词的上片借历史人物来抒写自己的怀抱,渴望实现自己恢复中原的夙愿,也含有用英雄业绩鼓励、鞭策自己的意思。
B.词的下片回溯历史,借以讽谕,委婉劝阻无准备的盲动,又指出安于异族统治,不求恢复失地,后果不堪设想。
C.词中多用典故,串连成词人的思路,景仰成就大业的英雄——力主收复北方失地——吸取历史上失败的教训——指出安于异族统治的后果——表达壮志难酬的愤懑。
D.用“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个典故,是进行“毛遂自荐”,积极进取,表明自己将像廉颇一样为国尽忠。
4.作者登临怀古,为何在众多的英雄人物中只提孙权和刘裕二人呢?
二、类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
清平乐 题上卢桥①
□ 辛弃疾
清泉奔快,不管青山碍。十里盘盘平世界,更着溪山襟带。 古今陵谷②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
[注] ①卢桥在江西上饶境内。②陵谷:指山陵变深谷,深谷化山陵。
5.词的上片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是如何描绘的?
6.前人认为这首词“小中见大”,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