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9140字,答案扫描。
2020届百校联考高考百日冲刺金卷
全国I卷•语文(二)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4.考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经典问题近年来开始热了起来,发表文章多了,还召开了几次经典方面的学术讨论会。当代的经典并非高不可攀、遥不可及。经典只不过是那些比较优秀、超越了同时代作家的思想艺术平均水准,并被广大读者喜爱的作品。具体点说,我认为经典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时代经典”,即在特定的时代,比如解放后17年间的《红日》《创业史》《青春之歌》等,这一类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上都存在着时代的局限,但它们确实在特定的时代中影响、教育了一代人,因此作为一种“时代经典”,应承认其存在的合理性和价值,文学史上应有它们的地位。另一类可称为“永恒经典”,如《红楼梦》《阿Q正传》等,这一类作品不受时代和空间的局限,它们以思想上的超越性,艺术上的独创性,时间上的永久性一代代传承下去。就当代文学来说,目前从严格意义上还难觅“永恒经典”,但具备“永恒经典”潜质的作家作品可以找出不少。比如散文,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就有资格享受“经典”的待遇。韩少功的《山南水北》,余秋雨的《这里真安静》等,也都有成为“永恒经典”的可能。至于小说,也有这类作品存在。如汪曾祺的《受戒》,阿城的《棋王》,韩少功的《爸爸爸》,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等等。我们现在要做的,一是改变观念,不能一味“贵古贱今”,认为时间越远、越古老的作品就一定优秀伟大,时间越近的就一文不值。二是经典化的过程需要一些仪式相助,比如设立一些真正具有公信力和权威性的文学奖,将真正的文学经典筛选出来。在经典确立的过程中,价值标准的问题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文学史写作作为人文学科研究的一部分,它同样离不开价值标准和价值判断。你写谁或不写谁,你给谁多少篇幅,又将谁放在哪个等级上来评价,这一切都涉及到判断,而这个判断又是由价值标准引发出来的。长期以来,当代文学的评价标准缺乏统一的共识。先是以“思想标准”“政治标准”一统天下,而后是“历史标准”“审美标准”“人性标准”“真善美标准”等。这种价值标准混乱,缺乏统一性和系统性的结果是:对同一个作家、同一篇作品的评价,往往是天上地下,判若云泥。比如赵树理,有人认为他是“语言大师”,有人则认为他的语言粗俗无文。当然,最能说明问题的是关于金庸的评判,王一川认为他应取代茅盾,进入20世纪大师的行列;袁良骏则认为金庸的武侠小说观念意识“落后”,应将其“扫荡掉”。这种现象,一方面表明当代文学学科还很年轻,很不成熟;另一方面印证了建立规范和价值标准的必要性。在我看来,当代文学的价值标准不能太单一,太狭窄,在强调认识价值、教育价值、审美价值和文学史价值的前提下,它应是相对统一稳定的,同时又是多元和宽容的。
(摘编自陈剑晖《当代文学学科建构与文学史写作》)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代经典主要指创作于特定时代、思想和艺术有局限,但影响和教育了一代人的作品。
B.永恒经典主要指不受时代和空间局限,有思想超越性、艺术独创性,能够永久传承的作品。
C.当代文学的评价标准主要指评价当代文学作品的价值标准,如“政治标准”“审美标准”等。
D.经典化过程中的仪式主要指发表文章、召开学术讨论会和设立有公信力与权威的文学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将当代的“经典"划分为“时代经典”和“永恒经典”两类,并分别加以论证。
B.文章采用举例论证手法,论述对同一个作家、同一篇作品评价不尽相同的观点。
C.文章列举汪曾祺、阿城路遥等人的作品,是用来论证中国当代多有永恒经典。
D.文章阐释了经典的内涵、类别,分析了当代经典面临的问题和应采取的态度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谁的作品比较优秀、超越了同时代作家的思想艺术平均水平,就是名副其实的经典。
B.有人认为金庸是大师,有人认为他的小说观念意识“落后”,可见评判标准差异很大。
C.列举具备永恒经典潜质的作家作品时,韩少功既有散文也有小说,足见其最有资格。
D.强调认识价值、教育价值、审美价值和文学史价值,那么价值标准就多元和宽容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与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上海2018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联合发布的“2018世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蓝皮书”指出,从世界范围看,人工智能仍处于早期采用阶段,许多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