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0930字,答案扫描。
机密★启用前
华大新高考联盟2020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
语 文
命题:华中师范大学考试研究院
本试题卷共8页,22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 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 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
“风流——上海抽象艺术大展” ,汇集了上海老中青三代热衷抽象艺术实验的代表性画家,酝酿时间之久、参展画家之多、绘画形式之丰富与学术气氛之浓郁, 都前所未有, 引发了媒体与社会各界的关注。 但同样,也未见专业的艺术评论相应地跟进。
面对类似新起的艺术样态和各种门类艺术的跨界实验, 文艺评论不能视若不见, 一味拒斥。相反, 应克服滞后的惰性,主动进行回应,基于一种深入而充分的理解,给出精准而深刻的说明。 为此,批评家需要提醒自己,尽可能地将评论建立在价值理论与交往理论相统一的基础上, 并尽可能具备如瑞恰兹所提倡的基于“高度发达的事实感”的敏感。 即在诠释创作现象和作品意义时,能始终基于当下的事实,使批评始终保持活
跃的“现场感”和“既视感” ,而不仅仅做托多洛夫所说的“教条论”或“印象主义”的空谈家。
一个好的文艺评论者,既不能一味放大评论者个人的趣味,也不能只让人听一种声音。 他理应养炼自己的人生洞察力,并懂得珍视自己的“艺术初感” ,以便能让自己真正深入作品的内里, 由对艺术家“精神前史”的追索,而对作品产生真正的“了解之情” 。 但从客观现实所见,差距显然存在。 有的评论家虽然写了不少东西,但很难摆脱惯常的陈词与套路。 一旦隐去姓名,根本看不出是他在写;待隐去所评论的对象,又几乎看不出他在写谁。 经常什么都谈到了,就是没谈到作品本身。 从这个意义上说, 当下批判的失落, 固然有大环境的原因,但评论家自身的原因也不能回避。
现在有些评论似乎不大在意回应大众,只知搬来主义,横向移植,玩术语、说黑话。 其实好的评论固然基于学理,但不会一味贩卖与搬弄学理,更不会“以艰深文浅陋” ,崖岸自高,拒人于千里之外。 譬如歌德说及自己初读莎士比亚的感受,他的表述就洋溢着诗人的激情。他称自己才读了第一页,就知道了此生之所属。 他以天才般的艺术感悟能力,状说自己如何觉得有一只神奇的手赋予他以视力,而那尚未习惯的光明又如何一下子刺痛了他的眼睛,让他感到自己的生活被无限地扩大了。
而高居于基础性、符号性呈现之上的作品的深层意旨,就更需要评论家作深入浅出的开显了。中国人的艺术创造与欣赏,特别讲究意会,不重言传;特别依赖神通,不求语达。 有的艺术家甚至有意营造这种亦此亦彼、或此或彼的复合语境,以回应情感表达过程中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言外之意”和“文外曲致” , 从而使作品的意义表达有多面的延展性。 而所谓的“不着一字, 尽得风流” , 更被视为各门类艺术创作追求的最高境界。 我们的艺术批评,若不能对这种复杂含蓄的语境进行有效阐释, 而是一味笑大众外行, 就不仅是一种不当的傲慢,还是对自己所应承担的职责的弃守。
事实也不断证明,评论家“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 常能见人所未见, 言人所未言, 且一语中的、入木三分。 当然,基于各种因素的干扰,有时一些批评并不中肯,甚至多有误判, 以致发生了前述既不能使作家、艺术家信服,也没能让公众满意和有所得的情况。 为此, 我们要特别提出, 评论家须知所敬畏, 更要常怀诚意;既常怀戒惕之心,又秉道直言。 这就是我们所讲的评论敬畏。 我们并不要求批评家与现实世界脱开一切关系,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想一概拒斥资本和商业对批评的介入也不现实, 但评论家应平衡好其间的关系。 总之,文艺评论自然更须遵循这一原则, 既对所从事的工作心存敬畏, 然后用至善之真诚, 开诚布公,推己及人。
(摘自《文艺新样态涌现,评论家的“摆渡”不可或缺》, 《人民日报》2019年11月 22日,有删改)
1.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艺评论者不仅需要有“现场感”和“既视感” ,还应该珍视自己的“艺术初感” , 而对作品产生真正的“了解之情” 。
B .中国人讲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此,文艺评论者更应该追求“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创作追求的最高境界。
C .上海画展中专业的艺术评论滞后,在一定意义上讲固然有大环境原因,但评论家的自身原因也不能回避。
D .瑞恰兹所提倡的基于“高度发达的事实感”的敏感,是作为一个文艺评论者需要时刻提醒自己的内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开头先从上海艺术展的成功举办来引入,从而很自然地得出文章的观点:文艺评论的滞后。
B .以歌德说及自己初读莎士比亚的感受,具体形象地论证有些评论喜欢玩术语、说黑话。
C .文章运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逐层论证作为文艺评论者所需要的几个条件,特别强调了敬畏心。
D .文章最后谈及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文艺评论不排斥现实、存敬畏、敢直言充分说明“摆渡”的不可或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有些文艺评论既不能使作家、艺术家信服,也没能让公众满意和有所得, 主要原因是对大众有一种不当的傲慢。
B .金圣叹评点水浒“著一‘ 紧’ 字,境界全出”的精妙恰好证明好的评论不会“以艰深文浅陋” , 崖岸自高, 拒人于千里之外。
C .“言外之意”和“文外曲致”使作品的意义表达有多面的延展性,这些都是文艺评论者自己的阐释导致的。
D .评论家的“摆渡”不可或缺,恰好说明了现代社会人在物质条件富足的情况下精神的匮乏和对艺术的不敏感。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 6题。
材料一:
《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上映20多天来总票房破40亿元。 如此票房奇迹,在业内人士眼中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因方面, 影片的质量过硬, 无论内容、技术、情感方面都足够精致; 外因方面,档期内国内外大片相对来说不多,为《哪吒》腾出了相对有利的时机。 ”宋磊还提到“皮球效应” , “国内观众从电影《大圣归来》之后,对优秀国产动画的需求一直等待被激发,压抑得久了, ‘ 皮球’ 就弹得特别高,很多人都对国产动画电影有一种情怀。 ” 《哪吒》备受欢迎,为产业注入了强心剂。 宋磊还说, “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