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420字。
19《枣儿》同步练习
第一课时 同步练习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雕塑(sù) 童谣(yáo) 熟透(tòu) 津津有味(jīng)
B.蓦然(mò) 自豪(háo) 威严(wèi) 蹑手蹑脚(niè)
C.掸去(dǎn) 撒尿(sā) 灰尘(chén) 喜出望外(wàng)
D.咀嚼(jǔ) 羡慕(cì) 默默(mò) 囫囵吞枣(lún)
【答案】C
【解析】A项,“津津有味”的“津”正确的读音是“jīn”;B项,“威严”的“威”正确的读音是“wēi”;D项,“羡慕”的“羡”正确的读音是“xiàn”。故选C。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时晨 囫囵吞枣 翘首远望
B.拉勾 喃喃自语 踌躇满志
C.算褂 津津有味 喜出望外
D.蹲坑 心事重重 垂头丧气
【答案】D
【解析】A项,“晨”应为“辰”;B项,“勾”应为“钩”;C项,“褂”应为“卦”。
3.分析下面台词中蕴含的象征意味。
(1)老人 甜是甜,不中看,谁要啊。
(2)老人 听好,我讲完一个故事,你才能吃一颗枣儿。噢,慢慢吃才能吃出个甜味。
(3)男孩 迷路了吧?
【答案】(1)委婉地批评了只看外表不注重内在的世俗风气。
(2)隐含着对既往岁月、传统生活、精神家园的感情。
(3)“迷路”喻指情感的迷失、人生的迷失。
【解析】(1)“甜是甜”是指内在的品质。“不中看”是指外表的普通平凡。所以这句话委婉地批评了只看外表不注重内在的世俗风气。老人活了一辈子,很多东西都看透了,他们对那些虚浮的东西已经不再在乎,他们更在乎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2)不仅是对吃枣而言,也不是对一般生活哲理的泛指。其中隐含的是对既往岁月,对传统生活,对精神家园的感情。
(3)“迷路”是喻指情感的迷失,人生的迷失。表现了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的失落,精神家园的失落。
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老子个儿大,儿子个儿能小吗!
B.脏啥,尿得我全身痒丝丝、热乎乎的!
C.我爹的故事才多呢——我该回去了,我要回去等我爹。
D.吃吧,树上的枣儿多着呢!
【答案】A
【解析】A项,感叹号应改为问号。
5.《枣儿》一文发出了对亲情的深切呼唤,歌曲《常回家看看》也表达了父母对子女亲情回归的渴望,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中那位做好了饭菜等儿女回家的老妈妈孤独的身影,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们对亲情的企盼。请你围绕“亲情”这一主题拟一句公益广告词。
【答案】示例:儿女是父母永远的牵挂——常回家看看
【解析】公益广告词要巧用修辞手法。修辞是语言艺术的花朵,用比喻、对偶、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可以使广告词生动形象,增强宣传效果。注重押韵,读来上口,易记易诵。简洁明了。既给人以视觉的整齐美,又便于记忆,加深印象。巧用成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