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000字。
专题三 高考背诵古诗文及语境式默写
高中14篇
(一)劝 学
荀 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 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情境识记】
1.《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 。
2.《劝学》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是:
, 。
3.《劝学》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是:
, 。
4.荀子在《劝学》中如是说道: , 。以“金石”为喻,强调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5.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劝学》中说:
, 。
6.在《劝学》中,荀子首先谈到学习的意义,一番论证后,用“故”引出 , 两个比喻,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知明而行无过”。
答案: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3.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4.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5.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6.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二)逍遥游
庄 周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