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小题,约4910字。
江西育华学校七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卷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
1.下列加点词语中字音和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应和(hè) 瘫痪 恍然大悟(huǎng) 翻来复去
B.霎时(shà) 诀别 混为一谈(hùn) 饥肠辘辘
C.搓捻(niǎn) 质朴 人声鼎沸(shēn) 众目睽睽
D.侍弄(shì) 领略 咄咄逼人(duō) 霎有介事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一个人如果鄙薄学习中的细节,一昧好高骛远,是难以提升自己的成绩的。
B.菁菁恼羞成怒地对妈妈说:“我这么信任你,现在你却偷看我的日记”。
C.在校运会上,我们班四位参加四百米接力赛的同学前仆后继,最后取得了冠军。
D.孔夫子门前早已冷落,小城镇的文庙十有八九坍塌破败,只剩下断壁残垣。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一声惊雷之后,天空突然渐渐下起了小雨。
B.随着年龄的增长,使我对那些不惜万里迢迢而来寻根的人有了一种同感。
C.生活中,我们只有经历了挫折,才能懂得怎样面对挫折,才能战胜一个又一个挫折。
D.汽车在盘山公路上疾驰,车窗外扣人心弦的景色,令人陶醉。
4.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组排序是()(2分)
我独坐在书斋中,忘记了尘世间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怡然自得;忽略了世界之广,宇宙之大,此时却仿佛只有我和我的书友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玉兰花肥大的绿叶上闪烁着太阳的金光。
②连平常我非常喜欢听的清脆的鸟鸣,也听而不闻了。
③窗外碧水粼粼,垂柳依依 。
④这都是我平常最喜爱的景致,现在都视而不见了。
A.③①④②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② D.③④①②
5.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 )(2分)
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 ;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
A.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不显眼的石子。
B.细小的石子虽不起眼,却能铺出千里路。
C.不显眼的细小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
D.千里路的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6-7题。(4分)
将次镇南 王安石
豫章江南塑风惊,浩荡帆船破浪行。
目送家山无几许,千年空想蟪蛄声。
【注释】①将次镇南:熙宁九年(1076年)十月,王安石五十六岁时,被贬为镇南军节度使。②豫章江南:唐朝贞观年间,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设置了江南道,豫章江南泛指作者的故乡江西。③蟪蛄(huì gū):即知了。
6.“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是表现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名句,本诗中意境与之相同的一句是:( )
A、豫章江南朔风惊 B、浩荡帆船破浪行
C、目送家山无几许 D、千年空想蟪蛄声
7、下列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句是:( )
A、诗中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朔风”是北风,用北风之冷来表现内心的凄凉。
B、诗中的“破”字,暗含着诗人前途未卜、了此余生的心境。
C、“目送”一句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也暗含着作者对未来的悲观,意味着这一去将不知何时才能回来。
D、诗中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借“蟪蛄”表现了作者对前途失去信心。
(二)阅读下面三段古文,完成8~13题。(10分)
[甲]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