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870个字。

  一、要点梳理
  (一)文学四大分类
  1.诗歌
  (1)诗歌的概念
  诗歌是我国最早是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源于原始人民的劳动呼声,是一种有声韵、有歌咏的文学。它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集中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在形式上,一般以“行”为单位,分行排列。
  (2)诗歌的基本特点
  ①高度的概括性,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
  ②饱含着浓烈的感情,诗歌充分表达出作者的主观感情;
  ③形象性,诗歌借助丰富的想象,通过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表达思想感情;
  ④诗歌语言凝练、形象而富有音乐美。
  (3)诗歌的分类
  按题材: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
  按音律:古体诗(楚辞体、乐府诗等)、近体诗(律诗、绝句)、词、曲。
  (4)诗歌的发展
  《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近代诗、新诗
  2.散文
  (1)散文的概念
  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这种文体篇幅短小,取材广泛。形式自由,写法灵活,能够迅速的反映现实生活。
  (2)散文的分类
  叙事散文,即以记人叙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在表现手法上,以记叙为主,见有抒情成分。抒情散文,即以抒发作者感情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常见的写作手法是直抒胸臆法。议论散文,即以说理为主的散文。这种说理常借助生动的事例、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表达,文学色彩较浓。
  (3)散文的特点
  ①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指取材十分广泛,联想丰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神不散”指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
  ②意境深邃。
  “意”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境”就是文章所借助的某种形象。作者只有使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达到有机融合,才能使散文的主题深刻。
  ③语言凝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