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9000字,答案扫描。

  2020届百校联考高考百日冲刺金卷
  全国II卷•语文(二)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4.考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政府是公共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承担着管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生态等方面事务的职能,而大数据技术为政府更好履职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首先,更多指标印证宏观经济形势。宏观经济变量如增长、投资和消费等,与许多实物指标、运行指标等确实存在某种相关性,如用电量、货运量等。现在,大数据技术提供了更多能够利用的指标,如工程机械制造企业能够通过物联网得知全球各地用户设备的实时使用状况,并能够与投资、工程建设、房地产建设等指标及时有效地相互验证。再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重要的调控指标,现在一些平台性网络企业也发布与之高度相关的指数,例如“1号店快速消费品价格指数”“阿里巴巴网购价格指数”(aSPI)和“阿里巴巴网购核心商品价格指数”(aSPI-core)等。由于这些指数直接从网络产生的海量实时数据中挖掘产生,真实性、实效性都较好,为政府相关决策提供了有效的信息。这方面的研究国内外有许多,例如利用网络搜索指数或其它大数据技术对就业形势、增长率、通胀预期、房价趋势投资指数等问题所做的研究,均取得了有意义的结果。
  其次,结构性数据呈现行业特点。互联网、物联网的广泛应用,能够反映出许多产业、企业、产品的生产、销售和运转情况。例如各种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各种产品的出厂价格,各种设备的开工情况、各种商品的销售情况等等,这些信息更加实时、定向和颗粒化,而不仅仅是CPI、PPI(生产价格指数)、开工率这种汇总指标。因此,政府在继续实施总量调控的同时,有可能更多地采用结构式、分布式政策,在差异化调控的基础上实现总量目标。
  第三,新经济形态提供新的经济指标。近几年,电子商务交易量、用云量、上网时长等等全新的指标呈现出来,反映出这些新经济形态的规模和趋势。以用云量为例,数据是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性要素,而云就是存储、运输、加工、应用数据的基础设施。“用云量”本质上衡量的是数据这个新要素投入和消耗的关键指标,反映了数字经济的热度和规模。近年来全国“用云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特点:2017年下半年全国“用云量”总量较上半年环比增长66.5%,年度化增长率133.1%。2018年一季度增速再上台阶,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138.6%,表明了云经济的活跃与增长。
  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大数据虽然提供了有关市场运转的海量信息,乐观者甚至认为有望解决计划经济所需的信息问题,但是,大数据并不能解决同样重要的激励相容、企业家风险偏好和预算软约束等问题。所谓基于信息技术的计划体制不具备现实意义,因此政府的经济调控仍要谨慎,不能随意干扰市场机制正常发挥作用。
  (摘编自汪小涓《大数据时代的政府管理与服务:提升能力与应对挑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多实物指标、运行指标等与宏观经济变量(如用电量、货运量等)存在一些相关性。
  B.阿里巴巴网购核心的商品价格指数,因为真实、有效,所以受到了政府部门的青睐。
  C.互联网、物联网广泛应用让企业信息更实时、定向和颗粒化,解决了汇总指标问题。
  D.新经济形态的规模和趋势,通过用云量、上网时长、电子商务交易量等指标来反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诸多行业实际为立论的事实基础,论证了大数字技术为政府履职提供有利条件。
  B.文章通过分析大数据提供的有关市场运转的海量信息,从多个角度论证了作者观点。
  C.文章第二段着重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述更多指标印证宏观经济形势这一分论点。
  D.文章论证严密,结尾提出大数据存在不能解决的一些问题后,对计划体制提出建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如果没有物联网,就很难及时得知各地用户设备的实时使用情况。
  B.大数据为政府相关决策提供了有效的信息,因而它决定了政府承担着管理职能的好坏。
  C.看中国2017年下半年、2018年第一季度的“用云量”,足见数字经济热度高、规模大。
  D.大数据虽然提供了市场的海量信息,但无法解决企业家风险偏好、预算软约束等问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8年上半年,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仍保持较上零售额总额达到32691亿元,首次在1~5月份突破3万亿,同比增长超30.7%。网上零售的蓬勃发展也拉动了经济增长。在2018年第一季度,电商对消费增长的贡献率超过85%,因此,每新增1元的消费支出,就有0.85元是通过网络消费实现的。换算下来,电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27%,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
  几大新变化也发人深思。一是技术升级,各大零售电商已然要变身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