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540个字。
《石壕吏》教学实录
教材分析:
《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讲述了差吏深夜捉人,老妇被逼自愿服役的故事。杜甫通过叙述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造成的严重灾难,诗人赞扬了老妇人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表示深刻的同情,对统治者爪牙压迫百姓的残暴行径极为不满。
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以及本文特点和地位,我把本文教学目标定为:
认知目标: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体会本文的精炼语言
情感目标: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
教学重点:
1、准确流畅地背诵本文。
2、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3分钟)
导入新课:1、多媒体展示安史之乱的相关历史图片
师问:公元755年,唐朝发生了由盛转衰的一场大叛乱,历史上它给人民带来了无比深重的灾难。你们知道它是什么战乱吗?
生答:安史之乱
师:同学们,提到“安史之乱”这四个字,它一定会刺痛你的眼睛,因为那是一场生灵涂炭、哀鸿遍野的战乱,那是一个浸泡眼泪、铺满鲜血的时代。在这个苦难的时代里,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用记录历史的真实笔录,用忧患苍生、悲天悯人的圣人情怀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我们今天要来学习杜甫的三吏、三别中流传最广的一篇——《石壕吏》
二、走进作家、了解背景(3分钟)
师:请同学们看三幅对联:
(1)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2)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
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3)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请问:这三幅对联所指的人物是谁?(杜甫)大家都说是杜甫,请围绕对联说说理由(由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围绕对联介绍作者)
学生甲:他是杜甫(712-770),字子美,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瑰丽精确,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高峰,杜甫则被后世尊为“诗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