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题,约18080字。
高三阶段性抽测三
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语言是我们表达、沟通和▲记忆的主要工具,也是体现民族特性的重要元素。但是,人们经常会错误地使用某些词语,也会说出一些不合语法规范的句子,甚至生造出一些▲的概念和表达。因而,我们▲地制定一些语言规范,以此来维护语言的纯洁性、准确性、完整性和表现力。
A.传承 不伦不类 不厌其烦 B.传承 不以为然 不遗余力
C.传播 不以为然 不厌其烦 D.传播 不伦不类 不遗余力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杜甫在11月里一天的夜半从长安出发,当时百草凋零,寒风凛冽,手指冻僵,连衣带断了都不能结上。▲,▲。▲,▲,▲,▲,他觉得自己好像倾向太阳的葵藿,本性不能改变。
①他一路上便把这些年的生活总结起来检讨了一遍
②他如今有了这么一个小小的官职,可以说是长安九年内不断地献赋呈诗所得到的结果
③他想起在长安内心里常常发生的冲突
④他把这希望完全寄托在皇帝身上,所以他舍不得离开长安
⑤他本来可以像李白那样,遨游江海,潇洒送日月
⑥但他关心人民,希望有一个爱护人民的政府
A.⑥⑤①④②③ B.②⑥⑤④③①
C.②①③⑤⑥④ D.⑥①⑤③④②
3.下列诗句中,都与端午“龙舟竞渡”有关的一项是(3分)
①长绳系日住,贯索挽河流。 ②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③著眼静中观,坎止流行耳。 ④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⑤坚圆净滑一星流,月杖争敲未拟休。
A.①⑤ B.②④ C.②③ D.③⑤
4.下列对《论语》中有关文句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②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③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韶》:相传是舜时的乐曲名。《武》:相传是周武王时的乐曲名。)
A.乐要以仁为基础
B.乐和礼能起到完善人格的作用
C.乐和礼是相辅相成的
D.乐要兼具道德性和艺术性
5.下列各句中的引用,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史铁生走进地坛,发现此处静谧而悠远,无论渺小如一滴水、一片叶,还是壮美如参天古木、落日西沉,都自在美好。
B.“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人们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刻惦念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
C.“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护花”,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本可以含饴弄孙、颐养天年,却奔波于抗击新冠病毒的最前线,值得敬佩。
D.“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