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小题,约4890字。
2020年上海市宝山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一、古诗文(40分)
(一)默写(16分)
1.终日不成章, 《古诗十九首》
2. ,吹笛到天明。(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3.夜来城外一尺雪, 。(白居易《卖炭翁》)
4. ,盖以诱敌。(蒲松龄《狼》)
5.幽美清雅的环境能反映主人淡泊宁静的心境。《陋室铭》中“ ,
。”两句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6-8题(12分)
【甲】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歌,王孙自可留。
【乙】醉翁亭记
若夫日出而林霍开,云归而岩穴晖,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6.(1)上述作品中,近体诗的作者是 ;古代散文的作者谥号是_______(2分)
(2)“山居秋暝”中,“暝”的意思是 ;“云归而岩穴暝”中,“暝”的意思是
7.下列两篇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都写了朝暮交替之景。
B.都写了动静变化之景。
C.都写了四季变换之景。
D.都写了晦明交替之景。
8.上述两篇作品中,划线句的写法和表达的情感(或心志)不尽相同。请分别作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12分)
逸马杀犬于道
欧阳公在翰林时,常与同院出游。有奔马毙犬,公曰:“试书其一事。”一曰:“有犬卧
于道衢,逸马蹄而杀之。”一曰:“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公曰:“使子修史,万卷未已也。”曰:“内翰云何?”公曰:“逸马杀犬于道。”相与一笑。
9.对选段中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下项是( )(4分)
A.如果让你们撰写史书,再多卷册也写不完。
B.这样使得你们撰写史书,很多卷册都写不完。
C.即使让你们翻阅史书,再多卷册也看不完。
D.如果让你们翻阅史书,很多卷册都看不完。
10.下列三句句子都在写相同的“一事”,即“奔马毙犬”,但是A句和B句不同处在于
;B句和C句不同处在于 _。
A.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
B.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
C.逸马杀犬于道。
11.这则故事启示我们,在写作时要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18分)
人为何需要运动锻炼
①人,生物学上称为“智人”,与大狂猩、黑猩猩、倭黑猩猩等灵长类动物的基因相似度超过97%。既然基因相似,那人类与灵长类动物为何如此不同?美国著名科普杂志《科学基国
人》刊登的一篇文章,从进化角度阐述了我们的祖先进化为人类的一项重要原因,就是经常运动。
②可以说,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就已经患上了“运动依赖症”,大均600-70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原始人就与黑猩猩、倭黑猩猩走上了不同的路。原始人以捕猎、采集为生,但当时食物
经常短缺,不想被饿死,就得长途báshè。直立站姿和大跨步的势态能在消耗更少能量的情
况下,覆盖更大的活动范围,这迫使原始人必须一直运动才能推持生存。随后出现的狩猎行为进一步提高了原始人的活动水准,人类基因悄然继承了这些机制。
③当一个行为成为常态时,生理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