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600字。
2006远程辅导《高尔基研究》
第一章 逻辑起点:创作分期问题
一、填空与选择
1、俄国评论界较早明确划分高尔基创作道路的是著名批评家瓦·沃罗夫斯基。
2、第一时期是所谓流浪汉时期,第二时期是所谓鞭策知识分子的时期,第三个时期是以《敌人》为端,作者在工人阶段中间找到了生活的建设者。
3、沃罗夫基是以高尔基作品中描写对象的变化来划分作家的创作道路的。
4、米尔斯是根据高尔基作品体裁样式的变化来划分和创作道路的。
5、亚·米亚斯尼科夫基本上是按照俄国革命发展阶段来划分高尔基的创作道路的。
6、季莫菲耶夫认为,高尔基的全部创作应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主要是90年代的创作,第二时期从19世纪末至第一次俄国革命时期的创作;第三时期包括“反动年代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创作;第四时期即为十月革命后的创作。目前在我国通行的分期法基本上是季莫耶夫观点的照搬。
简答1、为什么说考察作家的创作道路应当做到外部条件与主观因素兼顾?
(1)文学创作活动既然是一种艺术活动,是对世界的一种审美把握方式,因此对它的讨论不能离开美学的观点。
(2)文学创作活动又总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对它的讲座不能抛开历史的观点。
2、为什么说考察作家的创作道路,当做到美学观点与历史观点的统一?
(1)这里的外部条件,除了包含特定时代的社会经济呼政治斗争情势国,还涵括一定埋藏的思想潮流、文化氛围、社会心理特点和公众审美要求。
(2)主观因素,不仅是指作家的阶级地位、政治观点,还包括偷看的思维热点、情绪特征、创伤动因和审美取向等。
论述:1、高尔基一生中三个阶段创作的不同思想指向和艺术特点?
作家的整个艺术道路清楚地显示出前后三个不同阶段:
(1)从1892年进入文学之林到1907长篇小说《母亲》全部发有,是高尔基创作道路上的第一阶段。高尔基头16年创作的基本思想指向:社会批判。这个时期他的几乎所有作品,都是格调高昂,激情充溢,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交融。
(2)第二阶段是第一次俄国革命失败到1924年,高尔基在民族文化心态批判这一总体方向上清楚的现实主义笔法,纯熟洗耳恭听练的描写艺术,体现着作家优患意识的沉郁的风格。
(3) 第三阶段从1925至1936年作家逝世,是高尔基创作生涯中的是最后一个阶段。共现显示出回眸历史、探测未来的基本思想指向。开阔的艺术视野结合着深逐的哲理思考,强烈的历史的心理分析。高尔基的全部创作,可以说是现代俄罗斯民族之命运的一种独特的回声。
第二章 社会批判:早期创作(1892-1907)一、填空与选择
7、高尔基在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中,突现了“不自由,勿宁死”的主题。为作家带来极大声誉的游泳汉题材作品是《切尔卡什》、《玛莉娃》、《科诺瓦洛夫》。
8、《底层》一剧突出了游方僧鲁卡和流浪汉沙金各自信奉的两种对立的人生哲学。沙金相信人的力量“一切在于人,一切为了人”!鲁卡信奉并宣扬“忍耐”哲学。沙金集中表示了流浪汉们不同于小市民的人生哲学。
9、长篇小说《三人》是高尔基这一时期完成的一部力作。作品以卢尼奥夫、亚科夫和格拉乔夫三人的生活道路为情节框架,并集中反映了作家对于两世纪之交一代青年的生活与命运的思考。
10、高尔基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