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文学类文本专题复习--汤成难作品精选精练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文学类文本专题复习--汤成难作品精选精练.doc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现代文专题复习--《红岩》专练.doc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现代文专题复习--安黎作品精选精练.doc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现代文专题复习--陈彦作品精选精练.doc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现代文专题复习--陈奕纯作品精选精练.doc

  汤成难作品精选精练
  摩天轮
  汤成难
  傍晚,下了一点雨,地面就湿透了,预报说夜里会有大雪。游乐场里看不见游人,她买了一张票,往摩天轮走去。
  工作人员会不会下班了?正疑虑着,黑暗中有人问:“一个人坐吗?”她迟疑一下:“一个人也会开吗?”
  “开,一个人也开。”说话的是个老头,瘦瘦小小,语气很和蔼。老头走出来检票,又问:“这么晚了,怎么一个人坐摩天轮?”
  她不知道如何回答。“您喜欢坐摩天轮吗?”她突然问。“喜欢。”老头不假思索。“我也喜欢,可我,第一次坐……”
  “哦,第一次。”老头重复一遍。
  “您经常坐吗?”“经常坐,天天坐,头都转晕了。”老头一阵大笑,像在说一个好玩的笑话。
  她深吸了口气,跨进车厢。门关上了,“咔哒”一声,切断了什么似的。
  二十多年前她就想坐摩天轮了。不过那时她刚参加工作,在这个城市形单影只,没人陪她坐。
  车厢轻轻晃了晃,摩天轮缓缓上升。售票亭、广告牌、路灯,都跑到了身下,霓虹灯使得满眼都是绚丽色彩,红色、黄色、橙色……使人恍惚置身于春天。
  后来,她有了女儿。本想能和女儿一起坐摩天轮,但女儿胆小,还没坐上去就狂哭,她只好慌乱地抱她下来。
  她想到一生中很多美好的事情都发生在春天,仿佛带着花朵香甜而美好的气息。但,这些气息早已停留在远处。
  又上升了。马路在身下蜿蜒游动,一盏盏路灯串成钻石般的项链。目光向前,绕过明月湖,一直到达最明亮处。她知道那儿有家商场,门口会停上一溜出租车,她总能从长得一模一样的车队里准确无误地找出那一辆。
  又慢慢爬升。树叶被雨洗得发亮,绿色愈发浓郁……深绿,这是盛夏的颜色,恣意而蓬勃。随着摩天轮转动,季节仿佛也在更替。
  她很少坐那辆车。在为数不多的几次里,听他讲述令人兴奋的事情——“载了个远途……刚下车……一刻没耽搁,又上来一个……价都没还……”
  她在黑暗中吐了口气,四周十分安静。很快,绿色远了,团团绿色之间有三三两两的黑点——是人,小得像秋天的大雁。
  摩天轮已到达群楼之上,城市五彩斑斓变成单一的白色,像冬夜的星空。坐在这城市地标的最顶端,她百感交集,想到高楼后面,有一扇窗户是属于自己的。
  巨大的轮子载着她缓缓而行,整个城市都在她的身下。她看见了熟悉的人、熟悉的路,以及那些早已擦肩而过的熟悉的日子,都在身下奔流不息。
  慢慢地,摩天轮停了,悬浮于夜空。
  她喜欢站在厨房窗口看摩天轮。有一次不小心把什么碰掉了,是不锈钢汤匙,女儿癫痫发病时要立即塞进口腔。由于使用频繁,汤匙已变了形。
  女儿倒成了爸爸出租车的常客——他开车送她去学校,或者将她从医院接回来。
  摩天轮下降了,四周的黑暗层层叠叠。
  她习惯性地皱起眼睛,发现周遭的黑色不那么浓烈了。像在墨色里掺进钛白,如同白雾弥散。
  那年整个冬天似乎都被白雾笼罩。她每天早晨送父女俩出门,看着绿色出租车慢慢被雾气吞去。那天的雾和眼前的雾是一样的黑暗,深不见底,她跟在车后送了很远。
  可是,他们再没能回来……
  她第一次认真地回忆起那个早晨。她穿过层层叠叠的浓雾,路没有尽头,那是她一生中走过最漫长的路了。
  她凝视着黑夜,黑洞一样的眼睛慢慢涌出泪来。她没有发出抽泣的声音,任由眼泪流淌。她紧咬嘴唇——久不涂抹口红的、倔强的双唇,颤动不已。
  她在黑暗中石碑一样立着,往事如潮水涌上退下。摩天轮如同巨大的时钟,她正是针尖上那个小小的点,一刻不停地向前奔走。只是,这个时钟的刻度上并不是时分秒,而是春夏秋冬。
  窗外有光照进来,快接近地面了吧?她蹲下来,感到一阵眩晕。
  眼前突然明亮起来,是远处的灯光,耳边出现嘈杂声。声音、光亮,在这个嘈杂的世界又找到原初的位置。
  突然,她看见相邻的车厢里,有一个瘦瘦的身影。
  小老头正向她挥手,在对她说话——“一点儿都不用害怕的,你看,我又转了一圈哦,头都转晕了哦”——她听得不太清,但能看见他那皴而黑的脸,在五彩斑斓的灯光下格外明亮。
  从摩天轮下来,已经下雪了。摩天轮继续缓慢地转动,像童话世界里的风车,一片雪花旋出另一片雪花。天地之间被白色填得满满的,雪不像是从天上飘落下来,而是从地上腾空而起。
  眼前逐渐明亮了,黑暗慢慢地被银白替代。
  (节选自《人民文学》2020年第3期,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小说开头对天气的描写,以及提及游乐场里没有其他游人,暗示着主人公有着哀伤情绪,也吸引着读者的阅读兴趣。
  B. 老头是游乐场的工作人员,待人热情,有善心,带给主人公温暖的感觉,给小说增添了一抹亮色。
  C. 作者设置悬念,随着主人公独自乘坐摩天轮的原因逐步展示,读者能更真切地体会到她面对生离死别时的巨大悲痛。
  D. 主人公一生中很多美好的事情都发生在春天,但春天里也有丈夫和女儿逝去这样令人悲痛的事情发生。
  2. 结合全文,请分别概括主人公乘坐摩天轮过程中的复杂心情
  ……
  安黎作品精选精练
  加法与减法
  安黎
  有人说,人的前半生是在做加法题,后半生是在做减法题。
  此言不谬,但也不完全对。
  为何说不完全对?依我之见,做加法与做减法,未必就要分出个年龄段来,前半生照样可以做减法,后半生同样可以做加法。问题的实质,倒不在于何时做何题,而在于题的具体内容究竟为何。也就说,需要重点拷问的是,加应加什么,减该减什么。
  人的前半生确实有点儿像是在做加法题:年岁在叠加,身高在增长,知识在累积,阅历在丰富,见识在扩充,鞋子越穿越大,走过的路越来越长,见过的面孔越来越杂,就连跌过的跤,碰过的壁,流过的泪,都会越来越重,越来越多,越来越苦涩……凡此种种,之于人的成长,既大有裨益,又不可或缺。毕竟,人不能老滞留于童年,不能已经七老八十了,仍然不知天高地厚,不谙寸短尺长。
  在某种程度上,人颇像一个拾荒者。年少时,无忧一身轻,腹内空空如也,手拎的篮子也空空如也。但走着走着,却感觉篮子越来越沉,及至某一天,竟拎着篮子沉重得难以迈动脚步了。
  篮子沉,一定源于篮子里装的东西太多;东西太多,一定是装载了不该装载的东西。年少之时,人最应做的减法题,就是对欲壑的填埋遏制和对欲望的脱脂减肥。人不能没有理想,但理想不等同于妄想,更不等同于贪欲。理想是有根之木,孕育并扎根于现实的土壤,而妄想则是天边的云霞,人倾其一生也无法触摸它。比妄想更危害于人的,就是贪欲。贪欲是躁动的灵魂扯出的一张大网,力图将鱼虾一网打尽,将功名利禄悉数据为已有。贪欲发端于诱惑,以霸占为目的,而人在追逐的过程中,往往罔顾法理,突破仁德。贪欲是一根绳索,一旦在人的心里生成,就会牢牢地套住人的脖子,人终其一生都无法挣脱它的牵引和纠缠——它有可能将人送向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但也极有可能将人活活地勒死。
  前半生人要做的减法功课,就是戒贪戒欲,使自己不被妄念所挟持,不被名利所拖累,从而在做加法题时,能够轻装上阵,步态从容。
  人活至半世,犹如爬山登临山巅,接下来要行走的,皆为缓缓降落的下坡路。遍览过高低,目睹过荣枯,历经过鲜花的簇拥,也遭遇过荆棘的羁绊。坐于山石之上,卸下肩上负载,笑待人间恩怨,默然秋云来去,无视霜叶红黄,一种置身红尘之外的超然,轻荡于心间——活明白的人,爬山达顶,已领悟人生的真谛,深谙幸福的内蕴,于是不再纠结,不再怨愤,不再对世俗的虚名牵肠挂肚,不再对世态的热冷耿耿于怀,不再为仕途的坦荡而殚精竭虑,不再为利禄的斩获而趋之若鹜……把该放下的都放下
  ……
  陈奕纯作品精选精练
  着了火的霞光,着了火的山
  陈奕纯
  ①好一片着了火的霞光,好一片着了火的山!
  ②霞光的源头是霞光,山的源头是山,一挥手,火,咆哮着,奔涌着,一路飞跑着就上来了。
  ③我看见大火和大火凶巴巴的样子,他们大刀滑了地皮,不知低吼着什么话,铺天盖地就扑来,一个个光着膀子、龇牙咧嘴地扑上来了。火的脚步声,就是大刀滑了地皮的声音,一路“滋滋滋滋”叫着,越来越近,直到逼得你来不及躲闪,直到把你整个给干掉!火用这样的方式告诉你,什么才叫火,什么才是真正的男人。
  ④黄昏大幕,高天高山,我索性闭上两眼,但耳畔一直回荡着“滋滋滋滋”的声音。这些熟悉的气浪无数次袭来,一种四处咆哮的激情和冲动在血管里飞跑着,声音一浪高过一浪,一波高过一波,像火牛阵,像飞机引擎时的超声波,像火箭升空时的惊天巨响,全都疯掉了……我突然睁开了双眼。
  ⑤好一片着了火的霞光,好一片着了火的山!霞飞处,天地红,方圆292平方公里,鬼斧神工的山、视死如归的山、清奇秀丽的山、含情脉脉的山,石峰、石堡、石墙、石柱,顶平的、笔直的、峰陡的、麓缓的,全都着火了!
  ⑥火,是隐忍不屈的,坚强的,也是义无反顾、一意孤行的。而此刻,火光中的丹霞山令我震撼。这美,叫我说不出来一个字。
  ⑦就像一个男人的性格。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
  ⑧翻开唐代中晚期的历史,我发现韩愈竟然两次被贬岭南,三过韶州,三游韶石山(今丹霞山)。韩愈入朝为官,由于其刚正不阿、不畏天子的秉性,接连被唐德宗、唐宪宗两位皇帝降罪,先后两次被贬到广东阳山(今阳山县)和潮州。按常理,一个人一生当中不可能犯两次同样的错误,但是,韩愈就犯了,而且两次都是差一点被杀头。尤其是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当时,唐宪宗命宦官从凤翔法门寺塔中将一节释迦摩尼佛指骨舍利,迎入宫廷供奉,要求官、民敬香礼拜。韩愈极力反对,直接上《论佛骨表》给唐宪宗说:“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安有圣明若此而肯信此等事哉!……伤风败俗,传笑四方!”这一下,唐宪宗仿佛老虎似的被激怒了。
  ⑨“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韩愈怀着一腔悲愤离开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