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2350字。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包括文学文化在内的各项事业发展的崭新历史坐标。对于文学来说,如何认识新时代之“新”的丰富内涵,如何认识“新时代”与“中国故事”之间的辩证关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重要的理论课题。
②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要深刻认识“时代”之新变与“中国”之恒常之间的辩证关系。文学既存在于“时代”的变量中,也必存在于”民族文化”的常量中。对我们来说,这个常量就是“中国”。不能把握住时代的变量,文学就会在日新月异的新经验面前惊慌失措、孤芳自赏而故步自封,被时代所淘汰;不能把握住民族文化的常量,文学就会在瞬息万变的新事物面前方寸大乱、随波逐流而丧失初心,丢失了来路和根据地。我们所处的“新时代”,新生活、新技术和新矛盾正在打破原有的文学想象。越来越多的人们,乐于寻找新的文学观念装置,来显影新时代的文学之魂。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意识到在趋时以应新变之余,也要守望来路以寻民族文化之根。对于我们这个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国家来说,“中国”不仅是当下的,也是历史的;不仅是变动不居的,也是具有坚韧根性的。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时代巨浪召唤定海神针。让我们在时代之巨变中始终成为我们的正是“中国”这一份精神共同体的认同。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不仅在变,也在常;不仅在新创,也在守望。只有不断将新时代中国故事编织进并充实于“中国”浩浩荡荡的精神河流中,才能更有效地“以中国为方法”,在中国的特殊性和历史性中诠释“新时代”的独特风采。
③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要历史地呈现中国的丰富和纵深。历史地呈现“新时代”,意味着要在文化和时间的连续性表现流变;历史地表现中国,则意味着既要站在“新时代”观照历史,又要引几千年中国文化河流以灌溉“新时代”的精神园地,使“历史”成为照亮新时代的重要精神资源。我们不提供一个西方视野中的景观中国,我们必须提供一个真实、全面、立体、综合的中国。我们不但要阐释中国传统的浩荡江河,也要阐释这种传统江河的丰富构成。讲述中国故事,阐释中国精神,不应把传统作为一种僵硬的知识,而应讲透传统背后的幽微,触摸知识背后的人心。在这方面,李敬泽的《小春秋》《咏而归》等写作就提供了书写中国传统独特而有效的路径。而张定浩、黄德海等批评家,近年也深入到中国历史的腹地,去重新阐释中国复杂的文化精神。这种从中国表情到历史化的中国精神的对照和辩证,无疑也是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的有益探索。
④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还涉及如何坚持现实主义立场的问题。无论是时代之新变还是中国之辽阔,都决定了其催生的经验必有驳杂含混及尚未获得充分理性观照的特点。因此,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并不是在一般意义上讲述发生在当下时代、当下中国的故事,而是要在形形色色的中国表情和来来往往的中国经验中由偶然抵达必然,有机地融合偶然与必然,从而提炼、捕捉和定格真正具有内在性的“新时代中国精神”。这既是新时代的要求,也是现实主义的要求。
(陈培浩《“新时代”与“中国故事”的理论辩证》,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正确认识“新时代”与“中国故事”之间的辩证关系,是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的重要前
提。
B.在时代巨变中,正是有了“中国”这一精神共同体的认同,我们才不会迷失自我。
C.历史地表现中国,既要站在“新时代”观照历史,也要以中国文化涵养“新时代”的精
神。
D.只有把握住时代的变量,与时俱进,文学才不会在瞬息万变的新事物面前随波逐流而丧失初心。
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三个角度阐述了正确认识“新时代”与“中国故事”之间辩证关系的必要性。
B.文章既有充分的理论分析,也有典型的事实论据,有理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C.文章采用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模式,逐层深入地展开论证。
D.文章第②段辩证地分析“变”与“常”、“新创”与“守望”的关系,逻辑严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时代巨浪召唤定海神针,“变”和“新创”就是这样的定海神针。
B.身处新时代,人们容易认识到文学“新创”的重要性,但对于民族文化的“守望”可能会有所略。
C.如果能深刻认识“时代”之新变与“中国”之恒常之间的辩证关系,就能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
D.只有像李敬泽的《小春秋》《咏而归》等作品那样书写中国传统,才能讲好新时代中国故
事。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
专家表示,进入3月份以来,猪肉价格因受疫情影响,出现明显上涨趋势,推升了CPI(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重回“2时代”。总的来看,我国物价水平总体温和,核心CPI整体运行较为平稳,并未出现大幅波动,预计年内通胀仍不会成为制约货币政策操作的主要因素。
“目前,猪肉价格已经成为影响CPI走势的关键因素,后续仍需要重点关注猪周期对物价的影响。”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在分析未来物价走势时表示,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我国生猪存栏量持续下降,至今年2月末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