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0220字。
厦门市2020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
传统伦理学以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中心,现代伦理学则开始比较系统地反省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未来的伦理学应该还需要将人与智能机器的关系纳入考虑范围??
工业文明早期,机器还是人类制造并完全可控的产品,并不存在伦理问题,直到出现智能机器人,它们开始拥有了人的一部分理性,而未来它们还可能发展到拥有自我意识??因此,我们应该考虑与它们的伦理关系??对这种伦理关系,人们最关心的可能还是它们会不会在智能方面超越人乃至替代人??为此,目前对人机关系的伦理调节大概有三个方向:一是规则设定;二是价值引导;三是能力限制??
规则设定是指规范??限制机器人的行为和手段??在这方面,科幻作家阿西莫夫最早提出给机器人设定三个伦理规则:1. 不得伤害人和见人受到伤害不作为; 2.服从人的指令;3.自我保存??不过,实行这些规则会加重机器人判断的负担:这“人”是指发明制造它的人还是使用它的人,是指人类个体还是整体,还有判断哪些情况会伤害人,以及在无法避免伤害人的情况下选择伤害哪个或哪些人,等等??后来人们对这三条规则有不少补充,但这将继续加重机器人判断的负担,还可能因此打开误判或假托“人类利益”的缺口??电影《我,机器人》中,新版机器人就觉得自己能够比人类自身更好地判断人类的利益,于是杀死旧版机器人,并将人类禁锢起来??
价值引导是指设置机器人的动机和价值观??一些学者认为可以给机器人预先设置“对人类友好”的价值观,但这样做就必须让它们获得一种自我意识,否则它们还是会存在判断的重负??比如怎样才是对人类友好,什么是人类的最大利益或整体利……这些判断不仅要考虑人的物质利益,也要考虑人的精神和文化需求??但它们既没有生物的肉体感受性,也没有领悟精神文化的能力——仅靠输入和记住人类的全部文献是不够的,那还需要历史的??无数活生生的富有情感和灵感的个人体验的积淀??而且,如果它们真的发展起一种自我意识,那也一定不是建立在肉体感受性基础上的人的自我意识,我们与它们无法像人与人之间那样建立“感同身受”的关系??
因此,人所能做的甚至只能做的可能就是限制它们的能力,从而保持人类对机器人的独立性乃至支配性??我们不能什么都依赖智能机器,我们最好让它们始终保持“物”的基本属性,而不是给它们建立一套以人为中心的价值体系??它们如果真的掌握了价值判断和建构的能力,恐怕很快就要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那是人类不易知晓其内容的“ 价值体系”——就像现在,对战胜棋类大师的机器人的具体计算过程,即使是专家们也不太知晓,其间还是有不少“黑箱操作”??而如果机器人有了“心灵”, 那将是整体的“黑箱”??
总而言之,规则设定虽不可少,但必须简单明确,以减少甚至免除机器人判断的负担,这也是限制它们的能力??而价值引导则不必要,也不太可能,甚至后面隐藏着很大的风险??在能够给智能机器建立一套安全可靠的价值体系之前,我们还是要将智能机器的能力限制在单纯的算法和工具的领域??
(摘编自何怀宏《人物??人际与人机关系——从伦理角度看人工智能》)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机器人的出现给伦理学提出了新的课题,人机关系开始被纳入伦理关系的范围??
B.智能机器人在根据预设规则做出判断上有困难,规则越多它们判断时负担越重??
C.为智能机器人设置价值观,就是要让它们获得一种自我意识,减轻判断的重负??
D.对于智能机器人,我们只需限制它们的能力,而不必去为其设定规则和价值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先指出有必要从伦理角度审视人机关系,接着阐述了三种伦理调节的方式??
B.文章例举《我,机器人》中的相关情节,以论证人类可能被机器人奴役的观点??
C.文章站在以人为中心的立场,比较分析了人机关系伦理调节三个方向的合理性??
D.文章反对机器人价值引导,其前提是机器人一旦形成自我意识或许就不可控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从伦理角度看待人工智能,有助于应对其可能带来的问题,将推动伦理学发展??
B.对机器人的规则设定最早由科幻作家提出,表明科学幻想对社会发展有前瞻性??
C.即使人工智能能考虑人的精神需求,人对能否与人工智能和平相处仍缺乏信心??
D.若要使智能机器的价值体系安全可靠,便应确保此体系与人类价值体系相接近??
【分析】(1)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2)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分析把握能力,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
3.有效利用排除法,由易到难。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公益慈善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在于它能够弘扬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的精神??公益慈善组织通过宣传教育,激发人的爱心;同时,通过实施公益慈善项目??或活动,为人们搭建奉献爱心的平台,将爱心转化为善行??实践证明,参与公益慈善活动是培育公民意识??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公益慈善组织的发展,一方面可以为公众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提供平台;另一方面,可以提升社会协同的能力和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促进社会管理新格局的形成??
公益慈善可发挥扶贫济困??救助弱势群体的功用,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将公益慈善作为基本社会保障的补充??公益慈善组织具有贴近基层??灵活性??创新性的优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