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790字。
上海市徐汇区2020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6分)
1.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2.____________,却疑春色在邻家.(王驾《雨晴》)
3.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4.____________,却道海棠依旧.(李清照《如梦令》)
5.毕业前夕,你打算引用李白《行路难》中的名句作为给好友的祝福赠言,最适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分析】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默写。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字。
【解答】答案:
(1)一览众山小
(2)蛱蝶飞来过墙去(重点字:蝶)
(3)皆若空游无所依(重点字:依)
(4)试问卷帘人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重点字:济)
【点评】诗文积累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重点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并注意重点字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与书写。
(二)阅读下面诗文,完成第6-8题(11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惶恐滩头说惶恐,
人生自古谁无死,身世浮沉雨打萍.
零丁洋里叹零丁,留取丹心照汗青。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以上诗文的作者所处朝代为______朝.(2分)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选出诗文所传达的精神追求(6分)
(1)《过零丁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爱莲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与民同乐
B.洁身自好
C.舍生取义
D.寄情山水
【分析】译文:
过零丁洋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爱莲说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我则惟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解答】(1)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过零丁洋》是南宋诗人文天祥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爱莲说》作者是宋朝的周敦颐。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此句中重点的词有:远观,远远地看。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玩,玩弄。故译为: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可以贴近去玩弄啊。
(3)本题考查文本主旨的理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名句,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诗人直接表达自己要以死报国的情感。这属于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以死明志(或“为国捐躯”、或“举身赴国难”)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阅读全文,可知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作者将莲与牡丹对比,表现了自己对追名逐利世风的鄙弃,表现作者不慕名利;从作者赞颂莲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又可以看出作者洁身自好的高尚品质。由此可以得出:①《过零丁洋》选C,②《爱莲说》选B。
答案:
(1)宋
(2)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可以贴近去玩弄啊。
(3)C B
【点评】之:
①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案牍之劳形
②结构助词,相当于“的”:近塞上之人,死者十九
③代词,代指前文所指的事物
④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何陋之有
(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9-12题(12分)
解缙1应制2题《虎顾众彪3图》,曰:"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唯有父子情,一步回顾.”文皇4见诗有感,即命夏原吉迎太子于南京。文皇与解缙同游。文皇登桥,问缙:“当做何语?"缙曰:“此谓,一步高一步’。”及下桥,又问之,缙曰:“此谓,后面更高似前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