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0780字。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优秀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1.了解作者。
  2.体味作者为科学献身的崇高情感,理清文章结构。
  语言建构与运用:阅读文章内容,梳理文章层次,了解相关学科知识。
  思维发展与提升:梳理课文内容,探究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思想境界。
  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科学观,明确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科学精神,培养探索精神,树立热爱祖国文化的观念。
  了解屠呦呦的科学研究历程,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
  (一)作家作品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毕业后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期间先后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中国中医研究作者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生平任,博士生导师。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2011年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2015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主要作品:《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抗疟新药——青蒿素》作品《中药青蒿的正品研究》。
  评价:著名药学家,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党中央、国务院授人物予其改革先锋称号,入选福布斯中国科技50女性榜单。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让安德森评价说:“屠呦呦的研发对人类的生命健康贡献突出。为科研人员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2019年9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屠呦呦“共和国勋章”。
  (二)写作背景
  1971年,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屠呦呦教授领导的课题组,经长期反复实验,首次采用乙醚为溶剂,提炼出具有明显抗疟效果的青蒿提取物。在此基础上,她们与全国多个研究团队深入开展研究,蒿甲醚、复方蒿甲醚等青蒿素类抗疟药先后诞生,让人类利用青蒿素抗疟达到新高度。2001年,世卫组织向恶性疟疾流行的所有国家推荐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到2007年,在需要以青蒿素为基础的治疗的76个国家中,有69个已采纳世卫组织使用这一疗法的建议。2011年9月12日,青蒿素研究的突出贡献者屠呦呦的名字,出现在美国拉斯克临床医学奖的名单上。这个奖项在生物医学界有着“诺贝尔奖的风向标”之称,目前拉斯克奖的得主一共有79人先后拿了诺贝尔奖,因此拉斯克奖也被称为“美国诺贝尔奖”。这篇文章就是屠呦呦在颁奖现场的演讲词。
  (三)文学(文化)常识
  1.文学常识
  演讲词,是指在重要场合或群众集会上发表讲话的文稿。演讲词像议论文一样论点鲜明、逻辑性强,但它又不是一般的议论文。它是一种带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