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7070字。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招全国统一考试原创模拟卷 语文(七)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现代文阅读(共9题,共5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宋代诗文在雅正唯美之境下,却涌现了以戏谑谐趣为表征的俳谐诗。俳谐诗何以于北宋时期兴盛而广为传播,应该与以下要素紧密关联。
俳谐诗之所以能在宋代大放异彩,诗词名家于其间引领风骚,当属关键性因素。苏轼、黄庭坚、辛弃疾等人,常有谐趣品类作品,对遣兴娱乐的创作风尚颇为肯定,可谓俳谐诗传播中之“舆论领袖”。出自大家之手的俳谐诗,于庄与谐、雅与俗之间拉伸出一种张力之美,自然会有一种常人作品中所罕见之气象、境界与格局,这令俳谐诗更具魅力,吸引更多人关注并参与其中。
同时,面对喧闹的大众文化,人们对俳谐诗没有采取拒斥的态度,而是选择了会通。宋代城市繁荣,一派繁华,杂剧、诸宫调、傀儡戏、杂耍等艺术形式众多并为市民所乐见。众多戏剧因素如内容、插科打诨手法与形态融入俳谐诗文创作。如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上阕:“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上阕最后一句“破帽多情却恋头”让人觉得调皮打俏,忍俊不禁。
另外,俳谐诗于诙谐中蕴含人生哲理。宋代俳谐诗文本以“戏谑”风格为特征,结构相通于杂剧,先冷后热,先说冷语,后说笑话。黄庭坚的《演雅》是一首动物讽喻诗:“桑蚕作茧自缠裹,蛛蝥结网工遮逻。燕无居舍经始忙,蝶为风光勾引破……江南野水碧于天,中有白鸥闲似我。”该诗前面描写了几十种虫鸟,写得宏伟万象,如天马行空,最后两句却峰回路转,让人恍然明白,确有醍醐灌顶之意,给人以跳跃感,颇具丰富深邃之审美趣味。可见,打诨并非纯粹为追求语言有趣,而是有所归旨。
最后,俳谐诗符合心理需求,民众乐于接受。谐趣产生之第一要义为心理期待解构所致。伊曼努尔•康德认为,笑为紧张期待突然消失之际而产生的一种情感。诗人善用各种言辞调起读者的期待心理,预设情境,对读者期待心理进行解构,随之产生心理落差,谐趣亦因之而生。谐趣产生之第二要义为语言逻辑跳跃引致。逻辑颠倒错位,化悲为喜,化无情之物为有情之物,安排一个不甚相关或非一致性逻辑,呈现出乎意料关系,峰回路转,妙语连珠。黄庭坚的《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的前三联多角度铺陈水仙花,用语典雅;末句却宕开一笔,抛开水仙,跃至“出门一笑大江横”,对前联意境进行转折,打断逻辑的连贯性,诗歌整体意境及语言风格构成错位与跳跃,使人感觉奇怪,令人发噱,谐趣横生。
俳谐诗兴盛于两宋,呈现了文人审美情趣的多样化,且受民间文化诙谐审美的影响,负载了文人对生活及其谐趣之追求,体现了宋代士大夫雅好谐谑的幽默性格,折射了两宋文化在雅正严肃之余生趣活泼的一面。出自民间,雅俗共致,俳谐诗顺应时代,为民众与雅客同乐于接受与传播,亦是一个时代诗文呈现时代生活之典型。
(摘编自徐雅琴《俳谐诗在宋代的传播》,有删改)
1.(本题6分)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俳谐诗的创作领袖,苏轼、黄庭坚等具有引领作用,吸引了更多人参与其中。
B.城市繁荣促进了大众文化发展,戏剧因素融入俳谐诗文的创作中,使其不受排斥。
C.俳谐诗并非纯粹追求语言风趣,其中不乏对民众心理需求的考虑,民众乐于接受。
D.受民间文化影响的俳谐诗能体现出对生活及其谐趣有所追求的宋代士大夫的幽默性格。
2.(本题6分)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作家、民众、俳谐诗中的哲理和符合民众心理需求等方面阐释了俳谐诗兴盛的原因。
B.作者举苏轼《南乡子》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人们对俳谐诗不但没有拒斥而且选择了会通。
C.作者举黄庭坚的《演雅》一例证明了俳谐诗除了追求打诨效果外往往还包含哲理意味。
D.作者从心理期待与语言逻辑两个角度论证了俳谐诗的产生符合民众的心理需求。
3.(本题7分)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大家”诗中庄与谐、雅与俗中的张力使得俳谐诗中的气象、境界与格局比较罕见。
B.因为俳谐诗与杂剧有相通之处,所以俳谐诗在创作中也先冷后热,先说冷语后说笑话。
C.悲喜转化、因果倒置、逻辑错位等恰恰是俳谐诗创作者借用语言逻辑制造谐趣的方法。
D.俳谐诗能很好地体现两宋时期的时代生活,是因为它出自民间,写的是底层的生活场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事件:据《人民日报》报道,位于四川成都市成华区的仿古特色街区龙潭水乡,投资巨大,占地面积达220亩,历时4年打造,街区内是清一色江南仿古式建筑,曾被誉为成都的“清明上河园”。景区刚开业的时候很热闹,不少游客慕名而来。但好景不长,如今,酒店、婚庆基地、饭店等绝大多数商铺纷纷关门,平时游人很少。
微评一:龙潭水乡失败之处在于其东施效颦,既没有自己的旅游特色,也没有自己的文化底蕴,连可以附会的人文典故、历史建筑都没有,只是花巨资打造的一个仿古小镇,这就注定了它行之不远。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