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970个字。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梳理
  5.孔乙己
  一、助学资料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最初发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后收入小说集《呐喊》。这是鲁迅创作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也是他继《狂人日记》之后的又一篇反封建主义的小说。《孔乙己》写于五四运动前夕,当时,陈独秀、李大钊正以《新青年》为阵地,领导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向封建主义进行猛烈的抨击。
  《孔乙己》以现实主义的笔法,以一个不谙世事的酒店小伙计的口吻,不动声色地讲述了“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孔乙己的悲惨故事。孔乙己是一个在当时的社会中找不到自己位置的苦人和弱者,小说却以众人的哄笑贯穿全文,孔乙己在笑声中登场,又在笑声中走向死亡,这阵阵笑声与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以喜写悲,更添悲色。
  二、字词通关
  主顾:顾客。
  蕴涵:包含。也写作“蕴含”。
  倘:表示假设,倘若、如果。
  踱(duó):慢步行走。
  哄笑:许多人同时发出笑声。
  恳切:诚恳而殷切。
  不屑置辩:不屑,认为不值得(做)。置辩,辩论,申辩。
  颓(tuí)唐:精神萎靡。
  略略:稍微。
  门槛(kǎn):门框下部挨着地面的横木。
  格局:布置的格式。
  羼(chàn):混合,掺杂。
  阔绰(chuò):阔气。
  大抵(dǐ):大多。
  拭:擦。
  间(jiàn)或:偶然,有时候。
  营生:谋生。三、重难点透视
  孔乙己生活的社会背景:小说前三段先说酒店的大概情况,写出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在孔乙己出场前先勾画了一幅清代末年江南小镇的世俗画面。细说酒菜的价钱,说明短衣帮的贫困:一里一外,一坐一站,一富一贫,对比分明,等级森严。写明“我”——小伙计的职务,实质上勾画了趋炎附势、自私冷漠的社会风情:掌柜对长衫主顾唯恐照顾不周,对短衣帮则能欺就欺。
  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孔乙己“站着喝酒”,说明他经济拮据,地位卑下,买不起酒菜,进不了柜台内,不能享受“长衫主顾”的待遇。可是他又是“短衣帮”中唯一“穿长衫”的人,因为“长衫”是读书人身份的标志,他不肯脱掉那件“长衫”,表明他思想上渴慕爬到上层,不肯甘居下层。这种矛盾现象充分说明孔乙己的特殊身份:他是清末的一个虚荣心十足的无用的下层知识分子,在那个年代他是一个畸形的“多余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