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20710字。
长泰一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年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古代海洋小说的产生和发展,从时间的向度来看,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内容和品质的纬度来看,却并不是呈现为鲜明的向前发展和进步性,而是出现经常性回复或几种形态并存的倾向。
中国海洋小说最初是以对“海洋之神”的想象和描述的形式出现的。庄子的《秋水》就描述了一个“北海若”的海神形象。在被誉为“中国海洋小说之祖”的《山海经》中,海神形成了一个群体,成为各个海域的统治神。这是先民对海洋充满敬畏的体现,先民觉得海洋神圣、怪异、神秘,绝非人类所能接近。于是,海洋就成了神话的一部分。神话叙事是中国古代海洋文学叙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模式,其形态美学则是变异、想象和一定程度纪实的融合,因此艺术风格瑰丽,奇幻。
船的出现改变了古人对海洋的认识,从而也改变了他们的海洋思维。人类坐着船进入海洋,从事海上贸易、海洋探险和海上劳动,撩起了大海神秘的面纱。使大海还原了它本来的面目,对海洋的敬畏之感骤然下降。反映在海洋文学叙事上,那就是奇幻和瑰丽的想象性虚拟构建逐渐被实际内容取代,整个叙事思维大势从空中落到了大地。于是神话叙事的精髓一部分演化为《搜神记》《博物志》等笔记体叙事,而大部分则随着海洋神秘感的消失而渐渐消散。
海洋小说从神话叙事发展到笔记体叙事,反映出古人对海洋认识的深化,同时也表露出他们海洋思维的模糊和矛盾。因为这些对海洋的笔记性叙写,虽然已经淡化了神话色彩,却仍然是以“变异海洋”而不是“真实海洋”为特征。可是随着驾船技术的娴熟化,尤其是到了明朝,人类终于较大规模地进入海洋,郑和七下西洋的海洋实践活动,完全打破了原先由《山海经》等神话叙事书写的海洋世界格局,海洋的神秘和神圣最终被彻底地消解了,代之而起的是人类有了像在陆地上一样的主人的感觉。因此这个时候的海洋小说里,对海洋和岛人的占有、欺凌之类的题材大幅度增加了。
海洋就这样随着海洋活动日趋世俗化,成了现实空间的一部分,再也没有任何奇异可言。可是这个时候以及以后的海洋小说,却并不是完全都变成了现实主义的。综观这个时候的海洋小说作品,除了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叙事继续着“笔记海洋”的文学品质外,还继承了《山海经》的“海洋想象”和“海洋圣洁”传统,并将之发扬光大为“海洋神圣-海洋宗教”的神道叙事,这就是中国海洋小说特有的神、魔和海洋相结合的神魔小说。明清时期神魔小说的繁荣反映出人们对海洋的认识从科学理解又回到了文学体会,海洋又重新变成了一个想象世界和象征对象,人们对海洋的理解进入了文学象征的层次。《西游记》是这方面伟大的代表。
(摘编自倪浓水《中国古代海洋小说的发展轨迹及其审美特征》)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代海洋小说有漫长的历史,但其发展轨迹在时间上却不呈现直线发展特征。
B. 海洋小说笔记体叙事虽然以实际内容为主,但仍然没有完全摆脱神话叙事的影响。
C. 神道叙事继承神话叙事传统,是在人们对海洋有了科学理解的基础上的文学回归。
D. 中国海洋小说最初的形式是神话叙事,风格瑰丽奇幻,体现了先民对海洋的敬畏。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按照中国古代海洋小说自身发展的轨迹,层层推进,条分缕析,论证思路清晰。
B. 文章以人们海洋意识的变化为事实基础,阐述了中国海洋小说三种叙事模式的产生。
C. 文章援引郑和下西洋的事例,为笔记体叙事淡化了神话色彩的观点提供了事实支持。
D. 例举,《山海经》《搜神记》《西游记》等小说,有助于阐明海洋小说不同时期的特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 一项是( )
A. 《山海经》被誉为“中国海洋小说之祖”是因为书中有对海洋之神的想象和描述。
B. 如果没有船的出现,中国海洋小说将不会获得发展,叙事将保持想象性虚拟构建。
C. 对海洋和岛人的占有题材在海洋小说中剧增说明人们对海洋不再感到神秘和神圣。
D. 神魔小说中作为想象世界和象征对象的海洋,不再体现人们对海洋世俗化的认识。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项,“但其发展轨迹在时间上却不呈现直线发展特征”不正确。原文说的是“从内容和品质的纬度来看,却并不是呈现为鲜明的向前发展和进步性,而是出现经常性回复或几种形态并存的倾向”。故选A。
点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绝代勇将张自忠
张秋铧
1940年5月23日,10万军民聚集在湖北宜昌城内外,为一位殉国的将军送行。就在前一天,将军的灵柩被抢运到宜昌,本想用汽车将将军的灵柩运到长江码头,然后乘船溯江前往重庆安葬,但宜昌的军民不肯,坚持要用十里长街相送、人工抬棺材的方式,送将军走完这抗日战场上的最后一程。
这是一位连最残酷的敌手、凶暴成性的日军,都为之脱帽致敬的绝代勇将:在湖北战场上壮烈殉国的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上将张自忠将军——二战时期,盟军军衔最高的阵亡将领。
战火仍在延续,日军的飞机反复在宜昌城上空盘旋,随时有轰炸人群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