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140字。
浙东北联盟(ZDB)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最早的春天,好像是早市上绿油油的带着露水的蔬菜,揪(qiǔ)下一点枝叶来,就有按捺(nà)不住的春色“汨汨”地往外冒,和着泥土的芳香,和这个季节-样,细微、新鲜。
B. 当下年轻人有着社会转型的“时代烙(lào)印”,却鲜受传统文化精华的浸染,最可悲的不是食不裏腹,衣不保暖,而是踯(zhí)躅于理想和追求,只剩下迷茫与颓废。
C. 《国家宝藏》以文物为线索,每件文物绑定一位与之气质相符的嘉宾,他们或娓娓(wěi)讲述文物的历史,或扮成古人演绎(yì) 国宝故事,串联起国宝的前世今生。
D. 我们能理解一些人在衡量 (liáng) 种种现实之后的“现实选择”,但即便在物质潮。流的裹挟(xié)之下,崇高的价值也从未沉沦,“伟大”“尊严”这些词汇依然奕奕生光,吸引着高贵的心灵。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字形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 “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然后逐项识别字音字形正误。
A项,“揪”应为(jiū);
B项,“食不裹腹”应为“食不果腹”;
D项,“奕奕生光”应为“熠熠生光”。
故选C。
【点睛】字形字音题是语文基础知识考查的基本题型,考生要注意多音字、形近字和生僻字。做选择题时排除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考生平时要注意积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日子好过了,囤积生活用品的人少了,但“囤积信息”的人多了,理由也更充分了。【甲】 看过的电影、照过的相片如同《备忘录》,记录着美好的记忆,弃之可惜;没读的书、没看的帖偶遇就是缘分,如果不马上保存,就会在信息洪流中销声匿迹。囤积信息几乎不占用物理空间,不会和生活起居“抢地盘”。【乙】存储介质由 1.44Mb 的 3.5 英寸软盘扩大到空间以 Gb、Tb计的硬盘、网盘,信息获取渠道从实体书报到群组网站,我们赶上了“攒资料”最便捷的时代。
【丙】信息爆炸,意味着信息量大、信息迭代快;所幸,信息的存储、传输能力也更强。但除了“量变”的视角外,人们更关注信息存储方式的改变是否带来了“质变”。有人说:信息囤积,使人们从知识的生产者成为知识的搬运工。有人说:只存不看,人变懒了,大脑也蜕化了。这些说法似乎有些道理。尤其当集纳成为一种影响生活工作的习惯,当放弃无用的物品成为一种障碍,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有可能已经患上了心理疾病。
2. 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销声匿迹 B. 便捷 C. 蜕化 D. 尤其
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 B. 乙 C. 丙
【答案】2. C 3. A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准确把握词语的正确意思,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辨析词语运用正确与否。
C项,蜕化:昆虫的幼虫脱皮后,增大体形或变为另一种形态。比喻人的品质变坏,腐化堕落。语境是表达知识只存不看,人就变懒了,大脑也会变迟钝,所以用“蜕化”不恰当。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掌握常见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和常见误区,勤加练习、注意记忆积累。
A项,甲句“看过的电影、照过的相片如同《备忘录》,记录着美好的记忆,弃之可惜;没读的书、没看的帖偶遇就是缘分,如果不马上保存,就会在信息洪流中销声匿迹”中《备忘录》不应该用书名号,应改为双引号。
故选A。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国历代书法,在用笔、结体上,留下并创造了丰富的遗产,在局部行气上,有许多有益的探索,但长期忽略了对整体艺术旋律的研究和运用,这大大削减了书法艺术的魅力。
B. 由于作者读者是同代人,人生经历与感受容易产生共鸣,使得网络文学的读写现场迅速形成并日渐扩大,新的文化标识和偶像“忽如一夜春风来”。
C. “道法自然”的环境伦理观,旨在倡导一种师法自然、遵循自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