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0920字。

  古代文化常识分类助记
  目录
  一、称谓和姓名 1
  (一)谦称、敬称、贱称 1
  (二)年龄称谓 4
  (三)谥号、庙号、年号、改元、尊号、徽号 5
  (四)人称姓名 6
  (五)名、字、号 7
  (六)作品命名 7
  二、官职和科举 8
  (一)官职 8
  (二)科举 9
  三、地理常识 11
  (一)地区名 11
  (二)政区名 11
  (三)山川关隘名 12
  (四)城市村镇名 13
  (五)其他 13
  四、宗法和礼俗 14
  (一)宗法 14
  (二)尊卑 15
  (三)忌讳 15
  (四)避讳 16
  五、服饰和器物 16
  (一)服饰 16
  (二)器物 17
  六、历法和刑罚 18
  (一)历法 18
  (二)刑罚 21
  七、古代音乐 22
  (一)音乐知识 22
  (二)古代名曲 22
  一、称谓和姓名
  (一)谦称、敬称、贱称
  1.谦称
  (1)王侯自称。
  ①朕 本为古人自称之词,意谓“我”“我的”,后为自称专用。从秦始皇时专为皇帝自称,他人不得擅用。例如:朕为始皇帝。《史记》
  ②寡人 在秦始皇之前的君主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常用,译为“我”。例如: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孟子•梁惠王上》)
  ③孤 皇帝王侯的谦称,汉以后盛行,译为“我”。例如: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赤壁之战》)
  ④寡君 对别国人谦称本国君主。例如: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左传》)
  ⑤不谷 不善,古代诸侯的谦称,译为“我”。例如: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左传•僖公四年》)
  (2)臣子自称。
  ①臣 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男性谦称,可译为“我”。例如: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②老臣 官吏对君主的自称,多指年长者。例如:老臣贱息舒祺,最少。(《战国策•赵策》)
  (3)一般人自称。
  ①仆 谦称,译为“我”。例如:仆非敢如此也。(《报任安书》)
  ②愚 愚蠢的人,谦称,译为“我”。例如:愚谓大计不如迎之。(《赤壁之战》)
  ③某 代替自己的名字,谦称,译为“我”。例如: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答司马谏议书》)
  ④小人 谦称,译为“我”。例如: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左传•隐公元年》)
  ⑤鄙人 古人表谦卑的自称。本指居住于郊野之人,又引申为见识短浅的“鄙俗”之人、“鄙陋”之人,后常用以表示自己地位不高,见识浅薄。
  ⑥不才 本意为没有才能的人,古人表谦卑的自称。例如: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报刘一丈书》)
  ⑦不肖 即“不似”“不贤”,旧时表谦卑的自称,自谦自己没有本事,不能继承祖辈德行,多用于长辈死后。
  ⑧不佞(nìnɡ)。同“不才”。例如:不佞寝疾,不能趋走。(《战国策•赵策二》)
  ⑨后学 学者或读书人的自称。例如:零邑后学田玉书石。(《朝阳岩铭》)
  ⑩贱子 谦称自己。例如: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无家别》)
  (4)女子自称。
  ①妾 古代妇女对自己的谦称,译为“我”。例如: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乐羊子妻》)
  ②贱妾 女子自称。例如:贱妾留空房。(《孔雀东南飞》)
  ③婢子 受奴役的女子,谦称,译为“我”。例如:若晋君朝以入,则婢子夕以死。(《左传•僖公十五年》)
  (5)自称家人。
  ①家严 亦称“家君”“家尊”,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②家慈 旧时对别人称自己母亲的谦辞。旧俗有“严父慈母”之说,故有此称。
  ③舍弟 对自己弟弟的谦称。(称比自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