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题,约11900字。
语文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和姓名。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3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秋风忽至,一场早霜后,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撒着熨(yùn)贴而微苦的味道。
B.寂寥的雨巷里,那踯躅着的丁香姑娘,那细雨中飘摇的酒楼幡旗,小桥下吱吱呀呀的乌篷船的摇橹声,永远地镌(juàn)刻在诗人心中。
C.“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bāo)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凭添了搅扰。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的那么妥当。
D.苏东坡把美衍化成了诗文,而苏小小则一直用美慰藉(jiè)着自己的生命。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曾经用鲜血和生命保卫过衡阳的老兵终于在有生之年得以回到魂牵梦绕的衡阳,重温当年的峥嵘岁月。
B.对于作文中的病句和错别字,许多同学不以为意,觉得这些问题不必较真,到了考场上自然会解决。
C.那恶魔似的铁马,那振聋发聩的机器喧嚣声已经传遍全乡镇了,它已经用肮脏的工业脚步使湖水混浊了。
D.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的东西,就是使他无可非议、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雾霾严重影响百姓的生活,其治理的办法是完善治理大气污染的法律法规、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生产方式、使用清洁能源等措施。
B.清醒的知识分子一般对现实具有深刻的认识。思想是否自由,人格是否独立,往往会激起他们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C.杨科璋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把生存的希望留给了群众,用生命在人民群众的心里
塑造了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
D.中国借用“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与沿线国家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的战略构想。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些小企业由于规模小、技术、产品、管理水平落后,面临的竞争程度高,市场需求变化快,因而承担的风险往往要大于获得的效益。
B.中国跳水队领队在出征雅典世界杯赛前表示:这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预定完成三项任务,“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
C.火车站售票处有一个特殊、鲜明的标志,很好找。记者走进售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