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710字。
走进黄州看苏轼
——《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1、了解两首词的写作背景,加深对苏轼艰难人生的认识。
2、理解词的内容,探究词的意境,增强诗词鉴赏能力。
过程和方法:1、反复吟诵,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合作探究。
2、熟读成诵,理解苏轼在黄州的处境,深入体会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作者的复杂感情,增加对苏轼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词的内容,探究词的意境。
2、体会苏轼在黄州的复杂感情,增加对苏轼的崇敬之情。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介绍苏轼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与他有关的称号很多,如“三苏”是指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闻名于世, 又如“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以及“三苏”八位古代散文大家,再如“宋四家”是指他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四人,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
苏轼的散文纵横恣肆,如《赤壁赋》;他的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他的词又是开豪放一派,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代表作就是大家都熟悉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下面我们一起来背诵这首词,回顾一下苏轼的豪放风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是在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官黄州的第三年。这一年七月,苏轼游于黄州城外的赤鼻矶,面对如画的江山,缅怀古代的英雄人物,凭吊之间,诗人心情激动不已,于是写下了这一千古传诵的名篇。
黄州是苏轼政治上的最低潮,是人生的低谷,却是他诗词创作的一个高峰。
从他的词作中,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苏轼复杂的思想感情。
通过诵读《念奴娇》这首词,我们可以体会到苏轼怎样的思想情感,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教师总结:归纳苏轼在黄州的思想感情。
(一)追慕英雄、渴望建功
今天要学习的两首词,也都是苏轼写于黄州的,我们一起去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二、在学习作品之前,我们先了解《定风波》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1、“乌台诗案”:北宋著名的文字狱。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苏轼因与时任宰相的王安石政见不合,出补外官。他看到当时地方官吏执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