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4010字。

  苏轼词两首
  [文本落实]
  一、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念怒娇•赤壁怀古
  □ 苏 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该词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把滔滔东流的长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表现了一个极为广阔和悠远的时空背景。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
  C.“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作者由现实进入神游的境界,就不免思绪深沉,顿生感慨,而情不自禁地发出自笑多情、光阴虚掷的叹息了。玩味这言近旨远的句子,一位襟怀超旷、识度明达、善于自解自慰的词人,仿佛就浮现在我们眼前。
  D.这首词气象磅礴,格调雄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所以有人评论它“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堪称“千古绝唱”。
  2.上片的景物描写对下片中所提到的周公瑾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3~4题。
  定风波
  □  苏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狼狈”指同行人在雨中进退都感到困难,“不觉”意思是“不在乎”。
  B.“吟啸”的意思是“吟咏长啸”,“徐行”的意思是“慢慢地走”。
  C.“轻”说明在雨中行走,拄竹杖、穿芒鞋要比骑马更加省力、快捷。
  D.“风雨”二字,既指野外途中所遇自然界的风雨,又暗指政治上的“风雨”。
  4.如何理解“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一句?
  二、类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词,回答5~6题。行香子 过七里濑①
  □ 苏 轼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注] ①七里濑,又名严陵濑,即当年严光垂钓处。严陵,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同学,不受高官,垂钓于风光秀丽的富春江七里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