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小题,约11750字。
语文
(本试卷共8页22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共33分)
(一)论述类文本(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天人关系,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关注天人关系的观念在中国古代社会有广泛深刻的影响。
汉初名臣晁错在一篇上奏皇帝的文书中发表了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见,其中说道;让德政普及,使得天上的飞鸟、地下的水虫草木等都为其蒙被,然后才能使得“阴阳调”“风雨时”, 维持良好的生态秩序。这种试图以人为因素影响“天”的意志的主张,其实体现的是一种比较开明的生态意识。汉宣帝时期,御史大夫魏相上书引述《明堂月令》中的内容,主张顺应阴阳四时执政,他说:若执政者的行为“奉顺阴阳”, 则“风雨时节,寒暑调和”,五谷丰登。所谓“风雨时节”, 是汉代民间对理想生态环境的习惯性的表达形式。汉代铜镜铭文中常见的“风雨时节五谷熟”“风雨时节五谷成”等文句,都表达了同样的社会愿望。中国古代生态保护意识较早成熟,正与农耕生活对自然生态条件的高度依赖有关。这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本身就具有科学意义。中国早期的农学和医学,正是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得以发达的。
在反映中国古代生态保护意识的种种文化遗存中,如果剥去神秘主义的外壳,可以发现其科学思想的内核。《孟子??告子上》说,齐国都城临淄附近的牛山曾经草木茂美,但由于其位置,人们随意砍伐,牛山还能够茂美吗? 当得到雨露的润泽,牛山又会长出新芽嫩枝,然而因人们在这里放牧牛羊而又变得光秃秃的了。所以说,得到滋养,万物都会生长:失去滋养,万物都会消亡。孟子的名言“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就包含着生态平衡的思想。古人认为山林可以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如果砍伐林木没有“时禁”的话,就会导致水旱之灾。可见古人很早就已经发现山林植被有涵养水分、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水的作用。古代护林的礼俗制度还包括定时采伐,以保护山林的再生能力;禁止野焚,以保护山林以及鸟兽昆虫;禁止砍伐幼树,以保护山林的天然更新。
成书于东汉的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提出了“自粪” 的概念,“自粪”与人工施肥不同,是指动植物死亡之后重新返回土壤,为新的生命提供养分。这样的认识,类似今天循环经济的思想。中国古代的劳动者还创造了充分利用生态条件的经营形式。《农政全书》记载,人们在塘岸上设置羊圈,每天扫羊粪于塘中,以之为草鱼的饲料,而草鱼的排泄物又可以饲养鲢鱼,《广东新语》《湖雅》等著作也记述了水塘上、中、下层鱼混养的方式,有的学者指出这是对水体的一种立体开发,对自然资源的一种综合利用。
总之,我们在总结中国文化对于世界文化宝库的贡献时,不应当遗忘有关生态保护的思想和礼俗构成,因为这些文化遗产的存在,不仅标志着我们民族的历史成就,还对增强今天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启示与借鉴价值。
(节选自王子今《中国古代的生态保护意识》)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东汉初期提出了类似今天循环经济思想的概念,中国古代的劳动者还创造了充分利用生态条件的经营形式。
B. 汉代魏相提出的顺应阴阳四时的执政主张与汉代铜镜铭文中一些常见的文句,是民间对理想生态环境的习惯性的表达形式。
C. 古人很早就发现山林可以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因而认为山林植被可涵养水分、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水。
D. 汉初晁错发表的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见,主张用人为因素影响“天”的意志,体现了较开明的生态意识。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文章主要从执政观念、山林保护、农业生产等方面阐述了关注天人关系的观念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B. 第2段引用晁错、魏相的奏章内容和汉代铜镜铭文内容,旨在阐述我国古代生态保护意识成熟的根源。
C. 文章围绕天人关系,引用了较为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来阐明自己的观点,材料典型,很有说服力。
D. "自粪”及分层混养的生产方式是天人关系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是对古代生态保护意识认识的深化。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在我国的各种文化遗存中,科学的生态保护思想意识都包裹着一层神秘主义的外壳。
B. 如果农耕生活对自然生态条件的依赖不强,那么我国古代生态保护意识的成熟就可能晚些。
C. 古代护林的礼俗制度,保护的不仅是山林,还有山林中的鸟兽昆虫,体现出生态平衡的思想。
D. 当前“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是对我国古代生态保护思想的继承和发扬。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材料一:
疫灾的发生,既受社会规律制约,也受自然规律制约。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口密度不断提升,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强,不仅疫灾流行的频度越来越高,而且疫灾流行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同时,随着人类干扰自然和破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