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410字。
北京市通州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性练习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 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本大题共6小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A】
火神就是传说中的三皇之一,又是四季神之一的“祝融”【B】。
“祝融”是上古传说中楚人的祖先,可以说是和湖北渊源最为深厚的“火神”了。考古发掘出来的竹印木牌帛书里面,有许多记录着楚人祖先名字的竹书,而“祝融”便位列其中。
【C】先秦史书《国语》中也有这样一段话,讲的便是楚人为重、黎的后人。这里的“黎”就是高辛氏的火正,“祝融”可以说是他的官名。《礼记??月令》中也曽提到:“孟夏之月……其神祝融。”东汉的经学家郑玄在注中这样解释:“祝融,颛顼氏之子,曰黎,为火官。”
寻踪觅迹,《山海经》中的描述可备一说——“兽身人面,乘两龙。晋代郭璞也描绘祝融的日常是“云驾龙翳”。
那么,火神与瘟疫有什么关系?
先秦时期,楚地的神灵信仰实在太丰富了,所以几乎每个神灵多多少少都被人们认为具有“解病”的功能。祝融自然也不例外,比较特殊的是,他既是火神,又代表了祖先。
古人理解火神对瘟疫的威慑,类似于我们现代人理解的高温消毒。所以,除了楚文化中的火神祝融,中华文化中还有其他火神,也成为对瘟疫震慑的权威。比如,战国中晚期开始 形成的礼书《周礼》的夏官中的司麓——“掌行火之政令,四时变国火,以救时疾。”
所谓“变国火”指的就是变更取火的木材,而目的是为了防救时气造成的疾病,在古人眼中,这类“病状相似”必须回避,将息饭食之间,不得传吃,但一人受病,全家不安,有此相染的病,皆是四时不正之气所导致的,而生火可以改善。
于是,后世文本中“司煌”也成为了火神的一员。
再比如,清代《事物异名录》提到“游光”的厉鬼,但凡知道它的名字的人,就不会感染到瘟疫。
火神祭祀对瘟疫的压制意象也体现在民俗活动之中。在许多地方的传统中,正月十六日,便是走百病、祀火神的日子。而有些地区“春秋报赛”祭祀中,常常以戏剧的方式祭祀火神,“或禳病还愿以祭,或天旱祷雨以祭”【D】。
(取材于网络)
材料二:
在古人概念中,巨大的“响”对瘟疫的驱逐总有特效。而作为以自然界中常伴着轰鸣出现的“雷”命名的神祇,“雷神”天然的具有威慑鬼神疾病的功能。
在楚文化中,“雷神”还是有些特殊的,不但人物不确定、身份也常常在打游击。
关于雷神,有下面几种说法:1.祝融也司雷职,是故虽为“火神”亦可作“雷神”,“雷神”就是祝融;2.“雷神”是一位叫做“丰隆”的。
在楚辞《九歌》之中,《云中君》一篇便是楚人专门祭祀雷神的乐舞。它仅次于祭祀主神的《东皇太一》篇后,可见雷神在先秦时期楚人信仰体系中,一定是非常重要了。
楚辞中的这位“雷神”是一位叫做“丰隆”(又叫“屏翳”)的神祇,他既是雷神也是云师。《离骚》中便有:“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远游》中也写道:“左雨师使径侍兮,右雷公以为卫。”
其实云神与雷神不分家,真的是诸多神话母题中很普遍的现象。像是另一位神话人物螺祖,在《山海经》中写作“雷祖”,出于“朝云之国”,出行时腾云驾雾,便与“六云”之师的形象缠绕在一起。
除了可以“吓”走瘟疫之外,在古人心中,降雨润物的“雷神”还可以带来生机。与前面明火确实有升温驱疫的作用相比,“雷神”一出现,就颇具戏剧性啦,仿佛轰隆隆可道一声“疾病退散”。
(取材于网络)
材料三:
魏晋以前,如果提到瘟神,大概会被告知是颛顼帝的三个儿子之一的瘟鬼。
隋唐时期,受道家文化的昌盛的影响,形成了五瘟神的体系,也就是传说中的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仁贵、总管中瘟史文业。
而五位“恶神”在经过道教的故事化以后,也变成了护佑人间的“福神”,成功的进化成为“五福大帝”。这样一来,瘟神带来瘟疫就带有了道德上的奖惩意味。
(取材于网络)
1. 整体把握全文内容,将“在荆楚文化中,火神是很重要的存在”这句话还原到文中A、B、C、D哪一处衔接最恰当?( )
A. 【A】 B. 【B】 C. 【C】 D. 【D】
2. 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发掘:挖出埋藏在地下的东西。语义和用法同“挖掘”。
B. 威慑:用武力使对方感到恐惧。语义和用法同“震慑”。
C. 导致:指使产生,促成;引起。语义和用法同“致使”。
D. 压制:竭力限制或用强力制伏。语义和用法同“抑制”。
3.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祝融既是火神,也是雷神,还是四季神之一,又代表了人们的祖先。
B. 先秦时期,楚地的神灵信仰很多,神灵们都被认为有“解病”功能。
C. 在楚文化中,“雷神”有些特殊,不但人物不确定、身份也不固定。
D. 古人认为,火和雷都可通过升温驱除因四时不正之气导致 疾病。
4.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 帛(bó)书 竹书 B. 神祇(qí) 木材
C. 奖惩(chéng) 轰鸣 D. 编撰(zuǎn) 赋予
5.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们初次见到祝融的名字是在考古发掘的竹书上面。
B. 古人们分别用戏剧来祭祀火神,用乐舞来祭祀雷神。
C. 在我国古代,楚文化中的火神和雷神都不是唯一的。
D. 求神是古代的一种民间信仰,寄寓了人们美好愿望。
6. 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请你简要分析武汉版“小汤山”分别被命名为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的原因。
【答案】1. A 2. C 3. C 4. D 5. D
6. (1)“火神”“祝融”和湖北渊源最为深厚;(2)“火神”被人们认为具有“解病”的功能;(3)火神祝融成为对瘟疫震慑的权威;(4)“雷神”具有威慑鬼神疾病的功能;(5)“雷神”“火神”与医院一同赋予人们力量与新生。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
“在荆楚文化中,火神是很重要的存在”是一句总结句,应放在文章开头,起总领作用。与A处“火神就是传说中的三皇之一”话题联系紧密。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语境义。解答此题,要了解和掌握词语的含义,还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比较词语的语境义。
C项,“皆是四时不正之气所导致的”,语境中“导致”侧重强调原因,而“致使”侧重强调结果。两个词的语境意义和用法不同。
故选C。
二、本大题共14小题
(一)
阅读《谏太宗十思疏》,完成下面小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