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30+2460字。
《登岳阳楼》导学案
课文简介:
本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与诗人胸襟的博大,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反映了其关心民生疾苦的风格。
教学目标(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疏通疑难字词,读懂诗句。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诗句的分析,理解诗人困顿的处境,感受其痛切的心情。
3、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诗中写景的句子,感受诗人登楼所见的恢宏气象。
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杜甫心系天下的胸怀。
一、背景知识
1、杜甫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成就: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由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传世。
艺术风格:杜诗的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
2、岳阳楼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
……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
课文简介:
本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与诗人胸襟的博大,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反映了其关心民生疾苦的风格。
教学目标(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疏通疑难字词,读懂诗句。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诗句的分析,理解诗人困顿的处境,感受其痛切的心情。
3、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诗中写景的句子,感受诗人登楼所见的恢宏气象。
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杜甫心系天下的胸怀。
教学重点:读懂诗句,感受诗人登楼所见的恢宏气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明白江山壮阔与诗人胸襟之博大互为表里,理解杜甫心系天下的胸怀。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杜甫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成就: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由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