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640字。
2020年高考作文题有哪些新特点?体现出怎样的教改风向?
“今年北京的作文题,时效性很强”“怎么把自己代入生活,写自己与疫情之间的联系”“上海卷作文题给考生提供的空间很大”……和往年一样,高考第一天,备受关注的高考语文作文题成了社会各界广泛谈论的焦点。
2020年高考,全国各省市8套语文试卷共采用了11道作文题,其中5道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各命制1道,北京命制2道。这些试题以材料作文为主,命题把握时代脉搏,紧贴时代精神,积极回应了时代重大事件,引导考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拓宽国际视野、培养奋斗精神,巧妙传递了当下社会所普遍倡导的核心价值观。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高校学者和教学一线语文特级教师,从不同维度深入解析,希望从中梳理出11道作文题背后折射出的社会思潮和语文高考改革的新方向。快来看看吧~
命题有鲜明的价值导向性和语文学科特性——突出作文“以文化人”“文以载道”功能
“文以载道,字传千古”,是中国古代文人千百年来赓续不断的文化传统。一篇文章反映时代精神、激扬家国情怀,古今中外亦概莫能外。作文既是对考生语言运用能力、人文素养和思维品质的全面检测,也是反映一个时代社会思潮的缩影。一道好的作文题,不仅能成为时代的影子,让人终生铭记,而且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根铸魂,起到以文化人的育人作用。
反复对比研究了今年11道作文题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北大附中原校长康健认为:“今年的作文题,坚持了近年来高考语文命题紧扣聚焦时代重大事件、弘扬时代精神的一贯特点。今年这11道作文题的共性,是普遍采用材料作文;在材料选择上,今年尤其突出了新冠肺炎疫情和高考改革的特殊背景。在这种特殊背景之下,作文命题可能面临着一个艰难选择:既要引导考生思考如何处理疫情防控常态化对自己的影响,以及与自己的联系,又要体现高考改革的新动向和语文学科本身的育人属性。”
和康健的感受类似。在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看来,与往年一样,2020年的高考作文试题命制,继续秉承了语文“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学科特点,贴近现实生活,关注人类未来,发掘文化资源,着重考查支撑考生适应时代要求和未来发展的关键能力,引导考生涵养家国情怀,拓展国际视野,增强文化自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