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0920字。

  延庆区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2020.07
  本试卷共10页,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作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红楼梦》一书,与一切喜剧相反,彻头彻尾之悲剧也。……由叔本华之说,悲剧之中又有三种之别:第一种之悲剧,由极恶之人,极其所有之能力以交构之者。第二种由于盲目的命运者。第三种之悲剧,由于剧中之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非必有蛇蝎之性质与意外之变故也,但由普通之人物、普通之境遇逼迫之,不得不如是。彼等明知其害,交施之而交受之,各加以力而各不任其咎。此种悲剧,其感人贤于前二者远甚。何则?彼示人生最大之不幸,非例外之事,而人生之所固有故也。若前二种之悲剧,吾人对蛇蝎之人物与盲目之命运,未尝不悚然战栗,然以其罕见之故,犹幸吾生之可以免,而不必求息肩之地①也。但在第三种,则见此非常之势力,足以破坏人生之福祉者,无时而不可坠于吾前。且此等惨酷之行,不但时时可受诸己,而或可以加诸人,躬丁其酷,而无不平之可鸣:此可谓天下之至惨也。若《红楼梦》,则正第三种之悲剧也。兹就宝玉、黛玉之事言之:贾母爱宝钗之婉慝(tè),而惩黛玉之孤僻,又信金玉之邪说而思压宝玉之病;王夫人固亲于薛氏;凤姐以持家之故,忌黛玉之才而虞其不便于己也;袭人惩尤二姐、香菱之事,闻黛玉“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之语,惧祸之及,而自同于凤姐,亦自然之势也。宝玉之于黛玉,信誓旦旦,而不能言之于最爱之之祖母,则普通之道德使然;况黛玉一女子哉!由此种种原因,而金玉以之合,木石以之离,又岂有蛇蝎之人物、非常之变故,行于其间哉?不过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为之而已。由此观之,《红楼梦》者,可谓悲剧中之悲剧也。
  注释:①息肩之地:息肩:枉身,立足。指立足的地方。
  1.下列对文中划线内容的解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彼等明知其害,交施之而交受之,各加以力而各不任其咎:他们明明知道悲剧的害处,却互相实施并且互相承受它,各自加以力量而各自不承担它的过错。
  B.足以破坏人生之福祉者,无时而不可坠于吾前:(这种非常势力)足可以用来破坏人生福运,(并且)无时无刻不降临到我的面前。
  C.躬丁其酷,而无不平之可鸣:身受百般折磨,却不能鸣不平。
  D.又岂有蛇蝎之人物、非常之变故,行于其间哉:又哪里有蛇蝎一类的人物、很厉害的变故,行走在其中呢?
  2.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按照叔本华的学说,悲剧分三种:第一种悲剧,是由极恶的人构陷而成的;第二种是由于不可知的命运造成的;第三种是由于地位显赫的人物和境遇逼迫而成的。
  B.《红楼梦》与一切喜剧相反,是彻头彻尾的悲剧,它属于第三种悲剧,显示了人生最大的不幸,不是例外的事,而是人生所固有的。远比其他悲剧更感人。
  C.在王国维看来,贾母爱宝钗的温顺娴静,而害怕黛玉的孤僻,又听信金玉良缘的邪说,而想着要压下宝玉的病;王夫人本来就与薛家相亲近,这都极其自然。
  D.节选部分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说明《红楼梦》中的悲剧不但主人公时时可能自己忍受,而且有时可以加之于别人,是天下最惨烈而又无可奈何的悲剧。
  材料二
  宝玉和黛玉的爱情的悲剧,绝不仅是由于宝钗的出现,也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由凤姐、王夫人、贾母等人的操纵导演造成的,而是在于这一爱情本身所包蕴的反封建色彩为社会不容所致。
  (一)封建礼教及宿命论注定了宝黛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男女婚嫁,要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己私定终身,被看成“不成体统”和“大逆不道”之事。因贾宝玉和林黛玉有着相同的叛逆思想,他们的婚恋指向已不单纯是用对婚姻自由的追求与“父母包办”的定规进行抗衡,而应将其视为他们整个叛逆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性质。贾宝玉作为一个封建理念的叛逆者,同封建卫道者进行了无畏的抗争。在这种抗争中,最热情大胆坚决
  (二)宝黛性格的独特与缺陷注定了他们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宝黛爱情悲剧的产生一方面与贾宝玉的性格软弱多情有很大的关系。贾宝玉不喜走为官的仕途道路,却对社会最底层的艺人及丫环怀有深深的同情和爱怜。他跟艺人称兄道弟,对丫环温柔体贴。贾宝玉“见了女儿就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的想法,与当时“男尊女卑”的观点是相悖的。他虽锦衣玉食,但内心却充满了孤独、寂寞和哀愁,这点与林黛玉极为相似。
  另一方面也与林黛玉的那种与生俱来的、却遭人嫉恨的扬才露己的个性以及几近病态的多愁善感、
  (选自《<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有删改)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文中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扬才露己:显露自己的才能。也比喻炫耀才能,表现自己。同“露才扬己”。
  B. 抱残守缺: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在这里表达亲人缺失,难求改变的意思。
  C. 离经叛道:指离开经书上的理论思想,反叛道义。现泛指背离占主导地位的理论或学说。
  D. 趋之若鹜:指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许多人对美好的事物奋力追求,积极向上。
  4.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下列对于《红楼梦》中关于“悲剧”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宝玉对黛玉的爱,信誓旦旦,却不能与最爱自己的贾母明白言之,这是因为普通之道德使然,由此可见,封建社会
  B.贾宝玉不喜走为官的仕途道路,却对社会最底层的艺人及丫环怀有深深的同情和爱怜。他跟艺人称兄道弟,对丫环温柔体贴。这种软弱多情的性格,也是导致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之一。
  C.无论是宝黛的“金玉良缘”,抑或是宝玉与宝钗的“木石前盟”,看似乃命中注定,实则是封建礼教思想对人的桎梏,无论如何抗争,都会悲剧收场。
  D.宝黛的爱情生活烙印着绮艳轻柔、闲愁万种的情调,具有贵族阶级的特性,因此他们爱情的反封建之举只能达到一定的限度,局限在大观园那一狭小的天地里。
  5.鲁迅评《红楼梦》说:“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物全 是好,坏人物全是坏的,大不相同。”请你结合评论内容,针对《红楼梦》中描写某个人物(贾宝玉、林黛玉除外)的相关段落,简要说明该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的? (6分)
  【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本中重要信息、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理解文本中重要信息时,首先要速读文章,了解文本的大意;其次要根据题干部分的内容,选择重点,精读文章;??最后,根据原文,结合选项,比对作答。
  (2)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仔细审题,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整体把握材料的中心含义;其次是要将材料的内容进行整理,再次根据题目的要求,圈定回答的范围;最后根据赋分分值,整理出答案。
  (3)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解答此类题型,第一要逐字解释成语,把握大意;第二要注意成语潜在的感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6-11题。
  六国论
  李桢
  宋二苏氏论六国徒事割地赂秦,自弱、取夷灭,不知坚守纵约;齐、楚、燕、赵不知佐韩、魏以摈秦: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纾。
  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