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20830字。

  九师商周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联考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5,《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4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早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现代美学的代表人物朱光潜就吸收了中国传统美学关于“意象”的思想,提出了“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的观点。不过,真正重视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特意象美学的建构作为中国当代美学的理论范式之一,则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普遍存在的将“意象”看成是西方输入到中国的美学概念,并将它与英美意象主义诗歌创作联系起来的观点不一样,人们普遍意识到“意象”滋生的土壤在中国。
  意象美学诞生在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物我同一的哲学背景下,是中国古代尚象重象思维的典型体现,是中国古代诗性文化精神的体现,中国美学也可以说就是充满想象力、充满诗意的意象思索体系。以“意象”为本体的中国美学,根本不同于西方的实体论哲学与美学,它不是将美看作实体的属性,看成是外在于人的情感意识的实体性对象,而是看成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意象所呈现的是一个有情感、有意蕴的感性诗意世界,是以“象”为载体、以“意”为主导的即景会心、以形写神的心灵创造。“意象”所创造的世界不同于现实,它不是让人们满足于当下的东西,而是超越现实,走向高远的人生境界与审美追求。
  意象作为一个审美范畴的提出,与中国古代艺术实践密不可分,意象范畴亦是对中国古代各门艺术美感与实践经验的总结。中国诗歌艺术创造的本体即意象。王夫之正是在诗歌艺术创造实践中总结出“诗”既不等于“志”(意)也不等于“史”,而是情与景的融合,即“诗”的本体是意象的观点。这实际上也是中国诗歌美学的普遍看法。中国古代诗学的许多重要范畴,如兴象、情景、虚实、比兴、气韵等,都直接指向了诗歌审美意象的创造。以汉字为载体和以毛笔为书写工具的中国书法艺术,本质上也是一门意象创造的艺术。中国书法是“本乎天地之心”的艺术,它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活生生的感性生命的存在,是一个意象世界。这种意象创造可以从书法形意结合、重视笔力气势和线的表现力,讲究留白以及在字势结构与点画形态的表现上充分体现出来。中国戏曲艺术是诗、舞、乐与舞台表现的有机结合,它不像西方戏剧观那样以角色为中心,而是以舞台形象创造的美、所达到的艺术品位和艺术境界为中心,以程式化、虚拟化的舞台表现为中心,重视抒情写意,所以本质上也是一种意象创造的艺术。另如中国的音乐、中国的舞蹈、中国的绘画、中国的建筑,它们都不像西方传统艺术那样,以形式和形象模拟为中心,而是以形写神、情景融合、虚实相生,体悟道的生命节奏,传达宇宙人生的生命与生气,所以在本质上也是一种创造意象的艺术。
  (摘编自毛宣国《意象理论与当代美学艺术实践》)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当代美学与中国传统美学是一脉相通的,它们的核心范畴都是“意象”。
  B. 中国传统美学以“意象”为本体,而西方美学却将美看作实体的属性。
  C. 中国戏曲艺术以程式化、虚拟化的舞台表现为中心,戏曲中的诗重视抒情写意。
  D. 中国的音乐、舞蹈、绘画、建筑艺术,没有西方艺术的形象模拟,而是以形写神。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比较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美学界有关“意象”理论的不同之处。
  B. 文章引述王夫之关于诗歌情景交融的看法,论证意象与艺术实践之间密不可分的观点。
  C. 文章列举中国的书法、戏曲艺术、音乐等特点,论述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有差别。
  D. 文章的第三段,先总说,后分说;分说部分从诗学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有详有略。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意象”概念产生于中国传统文化中,但在一段时间里,被认为是从西方输入的。
  B. 中国古代的人尚象重象的思维是一种崇尚形象思维、不崇尚逻辑思维的思维形式。
  C.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说明中国美学将美看成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D. 从中国书法的形意结合、重视笔力气势等方面,可以看出中国书法是一个意象世界。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项,“它们的核心范畴都是意象”错,原文说,意象不是中国当代美学的核心范畴,只是中国当代美学的理论范式之一。C项,“戏曲中的诗重视抒情写意”分析错误,“重视抒情写意”是对中国戏曲艺术这整体而言的,不只是就其中的诗说的。D项,“没有西方艺术的形象模拟”错,应是不注重形象模拟。
  【2题详解】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我国国际形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把“扶贫攻坚”改成“脱贫攻坚”,明确了新时期脱贫攻坚的目标,到2020年实现“两个确保”:确保农村贫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