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250字。
1、赵简子①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②。将置后③,不知所立。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④,以授二子,日:“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词甚习固。问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是为赵襄子,而果昌赵。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释】①赵简子: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②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大儿子叫伯鲁,小儿子叫无恤。③置后:选立继承人。④二简:两片竹简。
(1)赵简子之子 之:
(2)将置后 将: 后:
(3)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 乃: 之: 于:
(4)以授二子 以:
(5)谨识之 识:
(6)三年而问之伯鲁 而:表 关系
(7)诵其词甚习固 甚: 习: 固:
(8)出诸袖中而奏之 而:表 关系
(9)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 以……为……:
(10)立以为后 以为:
(11)是为赵襄子 是: 为:
(12)而果昌赵 而: 昌:
2、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轼闻琦语,曰:“公可谓爱人以德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列传》)
(1) 母程氏授以书 以:
(2)辄能语其要 辄:
(3) 母许之否 许:
(4)汝能为滂 为:
(5)吾顾不能为涝母 顾:
(6)比冠 比:
(7)属文日数干言 属:
(8)既而读《庄子》 既而:
(9)今见是书 是:
(10)得吾心矣 得:
(11)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 以:
(12)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 以为:
(13)适定以累之也 适:
(14)及试二论 及:
3、陈元方候袁公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①?”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②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③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⑤令,正行此事。不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