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木兰诗作业设计(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木兰诗教案新人教版.doc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木兰诗教学反思新人教版.doc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木兰诗教学课件新人教版.pptx
8 木兰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知识,包括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了解古诗修辞用语的特点。(重点)
2.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内容,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1.结合语境理解诗中意象,体会诗中心理描写对人物塑造的作用。
2.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重难点)
3.掌握“互文”“复沓”“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的特点,展开联想和想象。(重难点)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感受木兰这一形象的审美趣味,理解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北方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追求和平劳动生活的美好愿望与高尚情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 (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 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放映影片《花木兰》片段三到四分钟)。 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这个故事实际自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基础梳理
1.字词清单
(1)生字注音
机杼(zhù) 可汗(kè hán) 鞍鞯(jiān)
辔头(pèi) 燕山(yān) 胡骑(jì)
戎机(róng) 朔气(shuò) 金柝(tuò)
红妆(zhuāng) 著(zhuó) 傍走地(bàng)
(2)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 (同“贴”,粘)
(3)古今异义
策勋十二转(古义:勋位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等级;今义:改变方向、位置、形势、情况等)
赏赐百千强(古义:有余;今义:力量大;势力大(跟“弱”相对))
双兔傍地走(古义:跑;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4)一词多义
帖 昨夜见军帖 (名词,文告)
对镜帖花黄 (动词,同“贴”,粘)
市 愿为市鞍马 (动词,买)
东市买骏马 (名词,集市)
机 不闻机杼声 (名词,织布机)
万里赴戎机 (名词,事务,政务)
2.作品简介
《木兰诗》,北朝乐府民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一首优美的叙事诗,又称《木兰辞》。它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我国乐府诗的“双璧”。
3.背景探寻
本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二十五(北宋郭茂倩编,中华书局1979年版)。反映的历史背景应该与北魏和柔然之间发生的长期战争有密切关系。当时,柔然经常袭扰北魏。木兰出征,离家渡过黄河后,经过了黑山、燕山《木兰诗》教学反思
示例一
一、成功之处
1、教学观念突破传统,适时创新
这堂课不在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索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不是孤立于课程之外,而是课程的创造者、课程的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的信息交流属于互动性和互惠性,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实现教学相长的愿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特别是对木兰勤劳、爱国、孝顺等传统美德的宏扬,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如在“百度”搜寻译文时关键字的指导。并且在学生学习方式上改变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对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赞赏学生独特和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
2、教学环节设计新颖时尚,符合学生心理
孙老师这堂网络课的导入非常自然,说是带来一款网络游戏《木兰诗》,然后、请址,这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他们大部分都是网络游戏高手,没想到今天语文课也能在玩中学课文。五个板块的设计是围绕主人公木兰设置的,而且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体现了一个学生认知的梯度规律。 “读木兰”是初读课文,“译木兰”是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评木兰”是深入理解课文基础上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聊木兰”是思考质疑阶段,“写木兰”则是课文的拓展延伸。对于课文的重点,诗词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教师采用观看flash、找相关语句的方式突破。五次密码的设置,也别巨匠心,体现了课堂的主题:我爱花木兰。而每次进入的一把金钥匙也增加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
3、教师教态亲切自然,处理问题较灵活
在教学过程中,孙老师始终对学生进行赏识教学,鼓励教学,而且教态亲切自然,遇到教师电脑出状况也能灵活处理。
二、不足之处
1、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没有很好兼顾
这堂课对人文性比较重视,但是忽略了工具性。教学重点中“诗词的艺术特点”、“字词的锤炼”、“背诵课文”基本没有提及,虽然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因素放在了突出地位,但是感觉就像一堂历史课或者思想品德教育课 ,尤其是“译木兰”这个环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