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21360字。
2020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长期而伟大的历史任务,深刻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重要内涵,有利于更好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作实践,有效推动我国同世界各国共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最终促进全球合作治理模式和全球合作治理文明的形成。
首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揭示了共建共享的新国际政治伦理准则。共同体是人类生活、交往和发展的基本组织形式。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共同体”。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国家作为稳定的共同体,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如何,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又应该如何?在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这些都是需要回答的关键问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关注到全球治理问题的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看到了世界各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高度依存状态及其“共命运”的关系,揭示了国家和国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新关系,深刻回答了这一决定人类未来发展和美好生活的重大问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站在国际道义的制高点上,指出了世界各国在解决全球治理问题、促进本国经济社会发展时,必然要遵守共建共享的国际政治伦理准则。共建共享要求全球不同种族民族不同国家的人们深入合作,超越了以往国家秩序构建中的竞争思维与零和博弈思维;要求世界各国将全球治理问题作为全球发展中的公共问题,并积极参与治理;要求世界各国将合作共赢作为构建国际秩序的新机制,以此来促进世界各国开展有效的合作行动。
第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指明了新的探索方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倡导多边主义,不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超越了以往构建国际秩序的思维和视野,打破了既往国际秩序中的“中心——边缘”结构,有利于促进世界各国互联互通、政治互信和共建共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效推动了世界各国各施所长、各尽所能,以双边合等方式充分发挥优势和潜能。几年来,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既实现了沿线国家商品。资金、技术、人员快速而有效的流通,又推动了经济全球化逐渐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为促进这些国家的共同繁荣带来了新机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形势作出的明智、审慎、正义的政治判断、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指明了新的探索方向。
第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促进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路径。当今世界,极端思想的影响仍不容忽视;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在逆风中艰难前行。“当今世界充满不确定性,人们对未来既寄予期待又感到困惑。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提问,包含着对全球性治理焦虑的重大关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为解决全球性治理焦虑而作出的智慧、审慎的重大倡议,具有时代性、全局性和系统性。目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产生了重大国际国内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将会一直持续。目前,已有I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亚投行”成员不断增加,国际关系结构得到了有效改善。同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及其实践,推动了联合国新的政治决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已经融入联合国的相关决议中,对顺应、完善、形成新的全球治理体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节选自谢新水、李有增《深刻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重要内涵》,有改动)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者,未来中国必将承担更多的国际道义和义务。
B.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推动世界各国各施所长,各尽所能,发展经济,合作共赢。
C. 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共建共享,世界各国治理问题都将成为全球发展中的公共问题。
D.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成功实践,已证明它是进一步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正确方向。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引用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旨在阐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唯物史观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哲学基础。
B. 文章两处连续使用设问,既明确了问题,突出了观点;又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也使论证深入,说理生动。
C. 文章末段在论述时,先列举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最后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解决全球性治理焦虑的现实意义。
D. 文末用大量事实论据,有力地证明了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和实践为促进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路径这一观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由中国提出并主导的全球治理方案,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合作实践,终极目标是形成全球合作治理模式和全球合作治理文明。
B.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要打破已有的国际秩序,然后建立新的国际秩序,重新整合国际格局,促进世界各国互联互通政治互信和共建共享。
C.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为解决全球性治理焦虑作出的智慧、审慎的重大倡议,具有时代性、全局性和系统性,这个倡议产生了重大国际国内影响。
D. “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有利于于世界各园建立和加强互通互联的伙伴关系,引导全球治理体系的有效变革,实现全球共同发展繁荣。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题干指定材料的内容,尤其是对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选“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B项,“旨在推动世界各国各施所长,各尽所能,发展经济,合作共赢”说法有误。根据原文语句“最终促进全球合作治理模式和全球合作治理文明的形成”可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终极目标是形成全球合作治理模式和全球合作治理文明。
C项,“世界各国治理问题都将成为全球发展中的公共问题”说法有误。原文中说“要求世界各国将全球治理问题作为全球发展中的公共问题,并积极参与治理”,选项曲解文意。
D项,“已证明它是进一步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正确方向”说法有误。原文中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指明了新的探索方向”“为促进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路径”,选项曲解文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影视作品理应通过精湛新颖的艺术表现手法潜移默化地走进广大观众的情感深处,浸润他们的心灵。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文化消费日趋多样、媒介环境日新月异的环境下,部分创作者的观念未能与时俱进,对作品的定位仍停留在“观念的传声筒”层面,主题先行、题材陈旧、剧情高悬等问题层出不穷。即便某些作品拥有一定的艺术质量和思想内涵,也往往因表现手法、选材内容无法契合新时代观众的观赏需求,而难以被市场接纳。因此,影视创作在弘扬主旋律的同时,更应当注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