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练案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含解析)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课件 人教版.ppt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练案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含解析) 人教版.doc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练案六文言文的概括分析(含解析) 人教版.doc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练案七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解析) 人教版.doc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练案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和用法(含解析) 人教版.doc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练案四掌握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含解析) 人教版.doc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练案五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含解析) 人教版.doc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练案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含解析) 人教版.doc

  练案一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20分)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卻。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参子窋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乃谓窋曰:“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于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窋既洗沐归,闲侍,自从其所谏参。参怒,而笞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惠帝让参曰:“与窋胡治乎?乃者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卒,谥懿侯。子窋代侯。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 [注]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太史公曰: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功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节选自《史记•曹相国世家》,有删改)
  注 (jiǎng):明确。
  1.(理解实词含义)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参始微时,与萧何善    微:地位卑贱。
  ②及为将相,有卻 卻:隔阂。
  ③一遵萧何约束 一:一定。
  ④吏之言文刻深 刻深:言辞深奥。
  ⑤从吏恶之,无如之何 恶:厌恶。
  ⑥从吏幸相国召按之 按:处置。
  ⑦至朝时,惠帝让参 让:责备。
  ⑧乃者我使谏君也 乃者:往日,上次。
  ⑨唯独参擅其名 擅:擅长。
  ⑩然百姓离秦之酷后 离:离开。
  A.①④⑥⑧      B.②⑤⑥⑨
  C.③④⑤⑩ D.②⑦⑧⑩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侯,古爵位名,为五等爵的第二等。《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史记•项羽本纪》:“未有封侯之赏。”
  B.惠帝,是西汉刘盈的庙号。中国古代,皇帝的称呼往往和年号、谥号和庙号联系在一起,唐高祖的“高祖”就是庙号,隋炀帝的“炀”就是谥号,乾隆皇帝的“乾隆”就是
  ……
  练案二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20分)
  八年,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王孙满曰:“呜呼!君王其忘之乎?昔虞夏之盛,远方皆至,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桀有乱德,鼎迁于殷,载祀六百。殷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必重;其奸回昏乱,虽大必轻。昔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王乃归。
  十六年,伐陈,杀夏徵舒。徵舒弑其君,故诛之也。已破陈,即县之。群臣皆贺,申叔时使齐来,不贺。王问,对曰:“鄙语曰,牵牛径人田,田主取其牛。径者则不直矣,取之牛不亦甚乎?且王以陈之乱而率诸侯伐之,以义伐之而贪其县,亦何以复令于天下!”庄王乃复国陈后。
  十七年春,楚庄王围郑,三月克之。入自皇门,郑伯肉袒牵羊以逆,曰:“孤不天,不能事君,君用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惟命是听!宾之南海,若以臣妾赐诸侯,亦惟命是听。若君不忘厉、宣、桓、武,不绝其社稷,使改事君,孤之愿也,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楚群臣曰:“王勿许。”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庸可绝乎!”庄王自手旗,左右麾军,引兵去三十里而舍,遂许之平。潘尫入盟,子良出质。夏六月,晋救郑,与楚战,大败晋师河上,遂至衡雍而归。
  二十年,围宋,以杀楚使也。围宋五月,城中食尽,易子而食,析骨而炊。宋华元出告以情。庄王曰:“君子哉!”遂罢兵去。
  (节选自《史记•楚世家》,有删改)
  1.(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遂至洛,观兵于周郊
  ②昔成王定鼎于郏鄏
  B.①呜呼!君王其忘之乎
  ②以义伐之而贪其县
  C.①亦何以复令于天下
  ②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D.①引兵去三十里而舍
  ②易子而食,析骨而炊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戎”是古代中原王朝对北部地区少数民族的统称,“陆浑戎”即来自中原北方陆浑的少数民族部落。
  B.“虞夏”指有虞氏之世虞代和夏代。有虞氏是远古部落名,舜是虞代最后一位统治者,称“虞舜”;相传舜禅位禹,夏代由此开始,称为“夏禹”。
  C.“肉袒牵羊”是古代战败投降的一种仪式。“肉袒”指脱去上衣,露出肢体,以示降服或谢罪。“牵羊”指牵着羊,表示犒劳军队。
  D.“质”是“质子”,是古代君主为表示诚意与妥协,派往敌方或他国去的人质,多为王子或世子等贵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楚庄王胸有大志,意属天下。他借问鼎之机,向王孙满示威。王孙满告诫他君临天下要重德,并借天命之名使楚庄王知难而退。
  B.楚庄王善于纳谏,过而能改。他攻灭陈国,令其成为楚国的一个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