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25380字。

  邯郸六校联合考试高二
  语     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时常充当了情感的符号。从概念、范畴、命题到自然科学的分子式或者数学、物理公式,理性或者思想的展开都拥有严密的符号系统。理性或者思想的每一步进展无不诉诸上述符号。相对来说,情感领域的活动纤细、灵敏同时又飘忽、模糊。人们常常委托文学描述情感的波纹,并且形成了不同的文学形式体系。如何再现情感的微妙轨迹?中国古代诗人遗留下许多甘苦之言,诸如“欲说还休”“握手已违”“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如此等等。很大程度上,叙事作品的故事情节可以视为情感的容器。曲折惊险,悲欢离合,扣人心弦的每一个转捩点无不带动了情感的波澜起伏。当然,如同文学研究曾经揭示的那样,叙事作品的故事情节包含了内在的因果关系,例如《水浒传》之中林冲跌宕起伏的命运——由于一次又一次地遭到陷害,忍无可忍的林冲终于放弃八十万禁军教头的身份,踏上梁山落草为寇。从高衙内调戏娘子到林冲误入白虎堂、野猪林险遭不测、风雪山神庙,故事情节环环相扣,显示了严密的前因与后果。然而,人们可以发现,故事情节的因果关系同时裹挟于强大的情感波澜之中,惊心动魄。换言之,单纯的因果关系——譬如,超额的重量压垮了桌子,炽热的温度导致了燃烧——无法作为故事情节承担情感符号的重任。
  如同理性做出的判断或者思想观念形成的结论,情感领域的喜怒哀乐不仅产生了另一种性质的内心倾向,而且隐含了强烈的行动性。很大程度上,这即是文学所具有的激动人心以及号召、动员的能量。古往今来,许多政治家、文学批评家均把文学在情感领域的能量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倡导“文以载道”或者“文以明道”。《毛诗序》谈到了《诗经》——尤其是“国风”——的教化作用:“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近代的梁启超阐述了“小说与群治”的关系,并且概括了小说形成的“熏”“浸”“刺”“提”四种情感特征。胡适、陈独秀、鲁迅等“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将寄望于新文学开启民智、改造国民的思想和情感,从而造就现代的文化性格。世界范围内,许多革命领袖对文学委以重任。对于文学来说,“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功能并非仅仅复述某种抽象的理论语言,而是很大一部分诉诸情感领域。
  文学史可以证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春之歌》《林海雪原》《平凡的世界》这些作品的主角曾经成为读者心目中的偶像,甚至引起各种程度的模仿。相对来说,另一些作品是以整体构造形成的情感经验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例如,人们无法从《红楼梦》之中认定某种单一的主题。无论是贾宝玉、林黛玉式的叛逆,还是贾母、王熙凤式的世事人情,这一部作品毋宁说让人在百感交集之中经历一次情感的成熟。情感的成熟可以与理性的成熟相提并论,这个命题构成了现代主体的内涵之一。很大程度上,情感的成熟是现代文学承担的一个隐蔽使命。无论是鲁迅的《阿Q正传》、茅盾的《子夜》还是巴金的《家》、曹禺的《雷雨》,一系列现代文学作品为读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心灵冲击。从历史的感悟、个人内心的反省、深刻的同情、见贤思齐的崇敬到抗争的激情、搏斗的勇气、独立的人格、新的伦理,现代文学负责从情感方面塑造现代人的心灵。
  (摘编自南帆《情感轨迹与时代精神肖像》)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诗人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说明情感微妙轨迹是无法再现的。
  B. 作品的情感全靠故事情节来表现,情节的曲折惊险会激起人的情感的巨大变化。
  C. 喜怒哀乐的情感和理性判断、思想观念形成的结论一样,都隐含着强烈的行动性。
  D. 胡适、鲁迅等“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将认为,大部分文学的功能在情感领域得以实现。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先谈文学与情感的关系,再谈文学作品中情感所起的重要作用,最后谈情感影响的两种方式,层次分明。
  B. 第一段运用了正反对比的手法,如理性或者思想与情感的对比,故事情节的因果关系与单纯的因果关系的对比。
  C. 文章第二段引用《毛诗序》里的语句,论证文学批评家等重视情感能量,倡导“文以载道”或“文以明道”的观点。
  D. 文章第三段举例全面而典型,从时间方面说,有古代的,有近现代的;从空间方面说,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表达情感的符号与表现理性或者思想的发展之符号是不同的,后者是概念、范畴、命题、分子式或数理公式等。
  B. 《水浒传》揭示了林冲接二连三被陷害而逼上梁山这些情节的前因后果,令人信服,但这些情节缺乏情感波澜。
  C. 《阿Q正传》《子夜》《家》雷雨》这些现代文学作品都表现出情感的成熟,为读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心灵冲击。
  D. 《红楼梦》对人影响的方式与《青春之歌》这类作品是不同的,《红楼梦》是通过情感经验不知不觉地感染、影响读者。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审题,然后浏览选项,明确考查的方向,画出文中相关语句,最后进行比对。
  A项,“情感微妙轨迹是无法再现的”理解错误,由原文第一段“如何再现情感的微妙轨迹?中国古代诗人遗留下许多甘苦之言,诸如‘欲说还休’‘握手已违’‘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如此等等”中“甘苦之言”可知,原文诗歌表达的意思是情感微妙轨迹的再现是不容易的,而不是无法再现。
  B项,“作品的情感全靠故事情节来表现”理解错误,由原文第一段“很大程度上,叙事作品的故事情节可以视为情感的容器。曲折惊险,悲欢离合,扣人心弦的每一个转捩点无不带动了情感的波澜起伏”可知,“全靠”说法错误,应为“很大程度上”。
  D项,“胡适、鲁迅等‘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将认为,大部分文学的功能在情感领域得以实现”说法错误,由原文第二段“对于文学来说,‘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功能并非仅仅复述某种抽象的理论语言,而是很大一部分诉诸情感领域”可知,“大部分文学功能在情感领域得以实现”是作者的观点,与胡适、鲁迅等人无关。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摘编自《2019都市异乡青年调查报告》)
  材料二:
  小镇青年独自北漂,奋斗“不止不休”,他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吗?正在举行的第三届平遥国际影展,迎来了电影《不止不休》的启动。该片由青年导演王晶执导,贾樟柯担任监制,白客主演,将于近期开机,预计2020年上映。该片根据真实人物改编,主人公是一名高中肄业的小镇青年。他不顾家人阻拦毅然离家来到北京闯荡。
  “这部影片集中精力讲好一个故事,以最朴素的方式将小人物的奋斗故事表现出来,共鸣感很强,我觉得这是最打动我的地方,也是我决定监制这部影片的原因。”贾樟柯评价,“整体上看,我觉得这部影片是可以雅俗共赏的大众戏,它是一部商业电影,更是一部具有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