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教案1 人教版必修1.doc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教案2 人教版必修1.doc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教案3 人教版必修1.doc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教案4 人教版必修1.doc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教案5 人教版必修1.doc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课件1 人教版必修1.ppt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课件2 人教版必修1.pptx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课件3 人教版必修1.pptx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课件4 人教版必修1.pptx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课件5 人教版必修1.pptx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课时作业1 人教版必修1.doc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课时作业2 人教版必修1.doc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课时作业3 人教版必修1.doc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课时作业4 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课时作业5 人教版必修1.docx
记念刘和珍君
课题名称 记念刘和珍君
三维目标 1.重点把握“人物精神、写作写法”。
2.激趣(文学味——文化味、人文味)过渡(记别人的结论——写自己的认识)规范(落实基础知识、会作旁批)
3.引导学生诵读散文。
4.指导学生透过对人与事的描写,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
5.指导学生学会旁批,结合阅读进行探究学习。
重点目标 目标1、4、5 难点目标 目标4
导入示标 这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鲁迅《无花的蔷薇》
关于“三一八”惨案,你了解哪些?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三一八”惨案当噩耗传来的时候,鲁迅正在写《无花的蔷薇》,他怀着满腔的悲愤,当天晚上就写下了该文的4-9则,揭露控诉反动派的这一暴行,并指出:“如此残虐险狠的行为,不但在禽兽中所未曾见,便是在人类中也极少有的。”“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而是一件事的开头。墨写的谎言,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后来,鲁迅又相继写了《死地》《可惨与可笑》等文。4月1日,写下了著名的《记念刘和珍君》,后收在《华盖集续编》。
二、学做思一,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请结合一、三、四、五节,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刘和珍的主要事迹。(学生概括)
预定《莽原》
……
记念刘和珍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联系社会背景体会作者蕴藏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2.把握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领会本文的写作目的。
3.理解文中关键句子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朗读法。通过播放录音,教师范读使学生掌握语句的抑扬顿挫,体味文章的感情基调;学生通过齐读、默读、速读整体感知课文.在阅读中加深理解。
2.讨论法。结合具体文段,给学生设置若干个思考题,指导学生利用文章背景材料、课文下面的注释发表自己的看法,进一步体会鲁迅先生的写作意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接受鲁迅地思想感情的陶冶,接受鲁迅先生嫉恶如仇的性格,澎湃的激情、高度的正义感等精神。还要学习那个年代的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勇敢精神。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思路,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2.理解文中关键句子,从而把握作者贯穿全文的“悲愤”的情感。
【教学难点】
领会文章的写作主旨:哀悼死难者,控诉反动派,唤醒麻木的民众。
【教学方法】
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弄清楚文章回忆了刘和珍的那些事,刘和珍为什么而死,作者对待她的死情感、态度如何,抓住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揣摩体会。
2.抓住关键词语、句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诵读、讨论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从而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检查预习,了解背景,学习文章的第一、二节。
【教学程序设计】
一、【情境引入】(教师个性化导入)
二、【课前预习】
……
第7课 记念刘和珍君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长歌当哭,痛悼折翼蓝天的金孔雀余旭。我们知道你化作了天空那片云彩,在以后的日子里,你会在那片蔚蓝的天空中伴我们自由飞翔。
②鲁迅先生的杂文写得深刻而犀利,常常把敌人的反动论点驳得淋漓尽致。
③新西兰南岛中部发生地震,距离震中较近的小镇凯伊库拉主要道路出现塌方、滑坡及道路裂缝等情况,场面令人惊心动魄。
④“古来磨灭知几人,此老至今元不死。”文天祥就义已7个世纪有余,但他为国家社稷殒身不恤的品德、毁家纾难九死不悔的精神,足以使他名垂万古、俎豆千秋!
⑤听到IS再次制造了惨绝人寰的事件,我心里出离愤怒到了极点。
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温文尔雅的节目走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节目中一举夺冠的小姑娘更是成为谈论的焦点。
A.①③⑥ B.②⑤⑥
C.②③④ D.①④⑤
解析 ②作为“驳”的补语,“淋漓尽致”应该改为“体无完肤”;⑤“出离愤怒”和“到了极点”重复。⑥温文尔雅:举止文雅,态度温和。一般指人。用于此处对象错误。
答案 B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可以说,在整个中国历史乃至“五四”新文化运动史上,以毕生精力探讨改造国民性或民族性的,莫过于被毛泽东誉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的鲁迅先生了。
B.段祺瑞在帝国主义的压力下,制造了惨绝人寰的“三一八”惨案,伤亡人数约有200多人,李大钊、陈乔年等也被打伤。
C.作为小说家的鲁迅,不仅是第一位白话文小说作家,也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至今无人超越的一个刻度。
D.出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成为第一位中国大学女校长,一定是杨荫榆一生最志得意满的时刻;然而,她在这个职位上只待了一年半就狼狈离职。
解析 A项,应改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史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B项,应该删去“约”;D项,定语不当,应改为“中国第一位大学女校长”。
答案 C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