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6420字。
延庆区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初二语文试卷
考
生
须
知 3.本试卷共9页,五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4.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学号。
3. 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 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它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一、基础??运用(共14分)
学校开展 “走近中国火星计划”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⑴-⑶题。(共6分)
4月24日,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在国家航天局网站等网络平台举行。备受关注的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及标识在仪式上公布【甲】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乙】后续行星任务依次编号。
源于屈原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象征“揽星九天”的任务标识,展示了独特字母“C”的形象,汇聚了中国行星探测(China)、国际合作精神(Cooperation)、深空探测进入太空的能力(C3)等多重含义,展现出中国航天瞭望太空开放合作的理念。
(1)加点字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瞭望 liào 振耳欲聋 B.瞭望 liáo 川流不息
C.瞭望 liào 怒不可遏 D.瞭望 liáo 消声匿迹
(2)在文中【甲】【乙】处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是(2分)
A.【甲】逗号 【乙】句号 B.【甲】句号 【甲】分号
C.【甲】逗号 【甲】逗号 D.【甲】句号 【甲】逗号
(3)文中画线句有两处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2分)
答:① ②
【分析】(1)本题不仅考查学生对汉字读音的掌握,而且考查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音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识记。
A.有误,“振耳欲聋”的“振”应为“震”;
B.有误,“瞭望”的“瞭”应读“liào”;
C.全部正确;
D.有误,“瞭望”的“瞭”应读“liào”,“消声匿迹”的“消”应为“销”。
故选:C。
(2)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甲处】“备受关注的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及标识在仪式上公布”是完整一句,所以应使用句号,表示一句话的完结。【乙】处与下文衔接紧密,所以应使用逗号。
故选:D。
(3)本题考查修改病句。画线句成分残缺。①“源于”前加“这个命名”;②“追求”前加“的”。
【解答】答案:
(1)C
(2)D
(3)①“天问一号”的命名或这个命名
②真理的追求
【点评】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加标点题、修改题。所以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2.阅读下面的文段,选择适合的下联(2分)
早在两千多年前,一个行吟诗人在中国南方的汨罗江畔,吟唱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就是楚国大夫屈原。屈原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楚国人,大约是公元前300多年前的诗人、学者。他一口气对远古历史,以及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和故事提出了172个问题。在屈原的《天问》中,屈原对人类的起源、远古的传说和创世神话提出了许多问题,表现了上古时期人们对这诸多问题的探索和追寻。郭沫若曾经称赞屈原的《天问》说:“其实《天问》这篇要算空前绝后的第一等奇文字。”
上联:天问探空圆火星漫游梦 下联:
A.下联:屈原提问探索人类起源 B.下联:屈原问天寻人类创世源
C.下联:屈原探索不惧征途漫长 D.下联:沫若称赞算一等奇文字
【分析】本题考查对联。对联是用对偶修辞写出的句子,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的意思的艺术形式。解题时,要根据题干要求,依据对联的特点分析作答。
【解答】上联的意思是:中国火星探测卫星“天问一号”发射,标志着这极不平凡的宇宙之旅圆了中华民族探索火星的梦想。根据对联上下联字数相同、词性相对、内容相关的原则对出下联:“天问”是卫星名,“屈原”是人名,名词对名词。“探空”对“问天”,是动宾短语相对。“圆火星漫游梦”对“寻人类创世源”,也是动宾短语相对,其中,“圆”和“寻”是动词。而且“梦”“源”符合对联“仄起平收”的原则。
AC.中的“探索”“不惧”都能和“圆”相对。AC排除。
D.“字”是仄声,不符合“仄起平收”的要求,D排除。
故选:B。
【点评】对联的基本要求: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3.结合文段内容进行赏析,其中修辞方法判断或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火星是太阳系中距离地球较近、自然环境与地球最为类似的行星之一,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深空探测的热点。大约每隔26个月,地球与火星会运行至最近的位置,此时发射探测器将节省大量燃料。2020年7月,备受瞩目的火星探测将迎来发射“窗口期”。届时,包括中国“天问一号”、美国“毅力号”和阿联酋“希望号”在内的多国火星探测器,将“同台竞技”奔向火星。
中国首次自主火星探测不仅在于探究火星生命的存在和演化过程等问题,更可借此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预测地球的未来变化趋势,同时也为人类开辟新的生存空间寻找潜在目标。这次火星探测任务称得上是“弯道超车”,将通过一次发射,实现对火星的“环绕、着陆、巡视”3个目标,开展火星全球性和综合性探测,并对火星表面重点地区精细巡视勘查。希望本次探测能够铺就通往太空的新“天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