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22张,另有教案。

  《怀疑与学问》教案
  庐丰民族中学 曾传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譬如、腐草为萤、虚妄”等字词的音形义。
  2.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本文论点层层深入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2.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教学难点: 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重要句子的深层含义。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新课导入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国当代有一位著名的史学家叫顾颉刚,他幼年读的书多,并且读书时就不肯盲从前人之说,敢于提出疑问。有一次,他看见一个饭碗,上面画着许多小孩,有的放纸鸢,有的舞龙灯,有的点爆竹,题为《百子图》。他知道文王有100个儿子,以为这一幅图画的是文王的家庭,就想考证一下文王的儿子。他从常见的书中只得到武王、周公等几个人。他很奇怪,为什么这样一个名人儿子竟如此难考证。后来才知道文王百子说是从《诗经》中来,只是一种谀颂之词,并非实事。这就是做学问。我们在学习中要心存疑问,勇于提问,不耻下问,随时反问,善于提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顾先生的一篇议论文——《怀疑与学问》。
  作者简介:顾颉[jié]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中国历史学家、民间文艺研究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主持《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的标点工作。主要作品《古史辨》《汉代学术史略》等。
  二.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对照文下注释,联系语境,扫清阅读障碍。
  (1)读准字音
  程颐yí     顾颉jié刚  张载zài     譬pì如       虚妄wàng     停滞zhì
  折zhé 扣   流俗sú      墨mò守     腐草为萤yíng
  折叠(zhé)          便装(biàn)
  折腾(zhē)           便宜(pián)
  折本(shé)
  (2)词语释义
  腐草为萤:语出《礼记??月令》,意思是腐草能化为萤火虫。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指一些不着边际的,不可捉摸的事物。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就自动破灭,形容情节、论点虚谬,经不起反驳、攻击。
  尽信书不如无书:语出《孟子??尽心下》。原指完全相信《尚书》,倒不如没有《尚书》,后用以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辨伪去妄:要善于辨别,分清真假。
  流俗: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盲从:盲目地附和随从。
  墨守:固执拘泥,不会变通。     停滞: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进行或发展。
  2.圈画文中的每段的中心句,理清文中结构层次。
  全文共6段,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或“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
  第二部分(3-5),论证第一个分论点,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这部分可分两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