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680字。

  怀疑与学问
  教学目的
  1.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2.明确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品析论证语言特点。
  4.把握文章主旨,认识“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知识梳理
  1、走进作者
  作者 顾颉(jié )刚 原名 诵坤 字号 铭坚
  评价 中国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代表人物,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之一。
  代表作 著有《秦汉的方士和儒生》《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等
  二、字词积累
  1、重点字
  程颐(yí)   譬如(pì)  步骤(zhòu) 懒惰(duò)   塾师(shú)  大儒(rú) 停滞(zhì)      虚妄(wàng)
  2、重点词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
  流俗: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不攻自破: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
  腐草为萤:语出《礼记•月令》,意思是腐草能化为萤火虫。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指一些不着边际的,不可捉摸的事物。  
  辨伪去妄:要善于辨别,分清真假。 
  盲从:盲目地附和随从。
  墨守:固执拘泥,不会变通。 
  停滞: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进行或发展。
  二、整体感知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2.文章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有什么作用?
  引用古代学者的名言。既提出了论点,同时学者的名言本身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论据,增强了论点的说服力。
  3.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
  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两个分论点之间是递进关系。
  4.作者论述第一个分论点时,分了哪几个层次?
  第一层(3-4):对于传说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第二层(5):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敢于怀疑。
  5. 理清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1-2):引用名言,提出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或“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的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3-5):论证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第一层(3-4):论述对于传说,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第二层(5):论述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第三部分(6):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第二课时
  一、分析课文
  (一)深层探究
  1.第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1)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紧密相连。这段讲了做学问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据是“靠别人的传说”,自然就要出现一个问题——如何对待这“传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