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8200字。

  一、文体特征与命题点
  非连续性文本中的材料,多以文字、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这些材料从不同角度呈现事物或主题,单独看是完整的,合在一起又能够综合地表达意义。其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实用性特征明显。学会从非连续文本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现代公民应具有的阅读能力。
  文本特点 高考命题点 考题例证
  根据呈现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以图文结合方式呈现的文本和选自不同材料的纯文字文本的信息组合体两类。 理解分析类(包括图文转换) (2019•浙江卷T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概括分析类 (2019•全国卷ⅠT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非连续性文本紧密围绕同一主题, 材料之间形成一种互补的关系,考查考生快速完成对碎片化信息的筛选,用连贯的逻辑思维把握其内在关联,用批判性思维去审视和判断来源不同的信息。 概括内容要点类 (2019•浙江卷T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苗绣的另外两方面特点。
  比较新闻异同类 (2018•全国卷ⅠT9)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自然》《读卖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二、读文步骤
  第一步:把握文本构成。迅速浏览阅读文本的几则材料,确定文本的构成,梳理出各部分所写内容,这样更有利于题文比对,迅速捕捉到有用信息。
  第二步:圈点关键信息。细读每则材料,勾画出关键信息,这些信息既包括范围词、程度词、指代词等重点词语,也包括引领句、过渡句、总结句、观点句等重点语句。
  第三步:关注图表信息。读文时,要抓住“数据”这个核心区,分数据统计的对象、认识数据的大小变化、分析数据间的比值。
  第四步:理解文本意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以其独到新颖、实用性强和富有现实感颇具视觉冲击力,文本自身往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读文示范】
  文本内容
  (2018•全国Ⅱ)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3题。(12分)
  材料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知识产权是加快动能转换、结构优化的重要支撑。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要顺利跨越这个关口,就必须激发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就必须“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好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和制度供给的双重作用,通过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不断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通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