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050字。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16 孤独之旅
【教学目标】
1.把握阅读诗化小说的方法,培养学生借助旁批自主阅读探究能力。
2.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理清故事情节及其主人公的心路成长历程。
3.赏析诗化的语言,体会心理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4.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刻理解成长的内涵,学会正确对待成长中的孤独和挫折。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借助课文旁批,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探究能力。
2.理清故事情节及其主人公的心路成长历程。
3.赏析小说诗化语言,体会心理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走近孤独
1.畅谈“孤独”感受,情境导入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快乐有烦恼,有喜悦有忧愁。当然,我们还能体会到一种凄凉、酸苦的滋味——那就是寂寞与孤独。你们有过这样的体验吗?(学生自由发言)
如果说成长需要体验各种滋味,那么“孤独”应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人生课题。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孤独,让生命在孤独中更加灿烂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曹文轩先生的《孤独之旅》,看看少年杜小康在孤独中是怎样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2.走近作家
(1)作者简介。
课件出示:
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当代作家、儿童文学家。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等。2019年,曹文轩《草房子》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2)作品简介。
课件出示:
《草房子》是中国当代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成长小说”。它以九章二十余万字的篇幅,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小学为背景,描绘了桑桑、杜小康、秃鹤、纸月、细马等几个少男少女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既弥漫着艰辛与苦痛,又闪烁着奇妙迷人的人性光芒。
了解作家作品,便于我们更深入地读懂文章,理解文章内涵及特色。
二、初读,触碰孤独
1.圈点批注
这篇自读课文,编者为我们做了12处旁批,请你自读思悟,扫清字词障碍(可参见《状元大课堂》P155“字词清单”),同时结合旁批,圈点勾画,进行批注。(教师有选择性地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预设:
旁批①: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说明小说故事的发生背景:家道中落,辍学放鸭。
旁批②:杜雍和为什么这样做?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暗示无法改变现实,杜小康离开同伴,离开学校去放鸭,走上孤独之旅。
旁批④:前方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对未知的向往,对前途的迷茫。
旁批⑦:这里与前面哪些地方相照应?第1段:杜家的独生子杜小康失学了,只好跟着父亲去放鸭。第8段:终于已经不可能再有回头的念头了。第11段:杜小康已不可能再去想他的油麻地了。第21段:芦苇如绿色的浪潮涌到天边,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
总结:故事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圈点批注特别要注意交代小说背景,以及前后照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句子。
2.概括情节
试结合旁批,用一句话概括小说情节。(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完善并展示)
课件出示:
少年杜小康芦荡放鸭战胜孤独走向成熟。
【设计意图】这篇小说,形式上,更接近“诗化小说”“散文化小说”,强调“印象”“感觉”“意境”。结合旁批,引导学生关注那些交代背景、推动情节发展、前后照应的句子,通过反复阅读感受这类小说的特殊韵味。而且训练学生抓住重点句子,可以培养学生自读课文的能力,以及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
三、跳读,理清孤独
那些零星的、琐碎的却又是无边无际、无所不在的心灵痛苦。——曹文轩
1.圈点批注
结合旁批,浏览课文,圈出体现杜小康心理活动的词句。(学生自主批注,展示交流,教师点拨)
课件出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