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孔雀东南飞并序课件教案学案课时作业(打包24套) 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孔雀东南飞并序学案1 人教版必修2 28142.doc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孔雀东南飞并序教案1 人教版必修2 28137.doc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孔雀东南飞并序教案2 人教版必修2 28138.doc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孔雀东南飞并序教案3 人教版必修2 28139.doc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孔雀东南飞并序教案4 人教版必修2 28140.doc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孔雀东南飞并序教案5 人教版必修2 28141.doc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孔雀东南飞并序课件1 人教版必修2 281216.ppt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孔雀东南飞并序课件2 人教版必修2 281217.ppt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孔雀东南飞并序课件3 人教版必修2 281218.ppt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孔雀东南飞并序课件4 人教版必修2 281272.pptx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孔雀东南飞并序课件5 人教版必修2 281273.pptx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孔雀东南飞并序课件6 人教版必修2 281274.pptx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孔雀东南飞并序课时作业1含解析 人教版必修2 28217.doc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孔雀东南飞并序课时作业2含解析 人教版必修2 28218.doc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孔雀东南飞并序课时作业3含解析 人教版必修2 28219.doc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孔雀东南飞并序课时作业4含解析 人教版必修2 28220.doc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孔雀东南飞并序课时作业5含解析 人教版必修2 282107.docx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孔雀东南飞并序课时作业6含解析 人教版必修2 282108.docx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孔雀东南飞并序课时作业7含解析 人教版必修2 28221.doc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孔雀东南飞并序学案2 人教版必修2 28143.doc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孔雀东南飞并序学案3 人教版必修2 28144.doc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孔雀东南飞并序学案4 人教版必修2 28145.doc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孔雀东南飞并序学案5 人教版必修2 28146.doc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孔雀东南飞并序学案6 人教版必修2 28147.doc
孔雀东南飞并序
教学目标:
1.感受•鉴赏:理清思路,赏析人物。
2.思考•领悟:理解刘兰芝、焦仲卿忠于爱情、反抗礼教的精神。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3.问题引导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孔雀东南飞》MTV,《孔雀东南飞》音乐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想:《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全诗很长,但阅读难度不大,且课文有很详细的注释,学生只要结合注释便可顺利地阅读全文。考虑到诗歌篇幅长,若以老师讲授的方式来处理课文,耗用课时必在3课时以上,且学生很容易疲累,以致失去阅读兴趣,故笔者在本课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鼓励个性化解读,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积极性,过程与方法如下:
提前几天利用早读课的时间让学生听课文录音,感知课文并让学生熟读课文。
利用两节阅读课让学生第一节归纳重点文言现象: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相、见、谢),第二节课通过个性化语言赏析刘兰芝、焦仲卿、焦母、刘兄的形象,在书旁加上自己的点评。
我所录制的课是最后一节课:展示课和探究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电视剧《孔雀东南飞》片头,看视频、听主题曲,感受忧伤凄婉的基调,介绍长诗《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是现存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它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催人泪下、断人心肠的爱情故事,它歌颂了刘兰芝和焦仲卿忠于爱情、反抗封建礼教的精神,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的瑰宝,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有不可磨灭的崇高地位,可以和莎翁的《罗密欧和朱丽叶》相媲美。
二、理清思路,概括内容
1.学生复述:检查学生对内容的把握
2.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
内容 情节
兰芝请归(“十三能织素……及时相遣归) 开端
兰芝被遣(“府吏得闻之……二情同依依”) 发展
被逼改嫁(“入门上家堂……郁郁登郡门”) 再发展
……
孔雀东南飞并序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了解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的艺术成就。
⑵ 理解铺陈、排比、起兴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能力目标
⑴ 培养学生运用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⑵ 培养学生结合语境欣赏诗歌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3.德育目标: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封建家长制及封建礼教摧残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恶,培养学生珍爱生活,敢于和一切腐朽势力作斗争的情操。
【教学重点】
1.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过程,分析人物感情;
2.掌握文中的“偏义复词”和“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3.识记有关文学常识,背诵有关名句。
【教学难点】
1.体味人物性格及诗句的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2.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播放通俗歌曲《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心碎的时候,秋声格外让人悲。天若不尽人意,我愿生死相随,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大江上下,残照斜阳,万木低垂,情深的时候,哪种离别不伤悲?这次痴心赴水何时何地相会?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红尘外,柔情内,有没有断肠的泪。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但求真心以对,今生何惧何悔。”
二、介绍乐府诗
问题1: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知道这是一首乐府诗。那
……
孔雀东南飞并序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知识(偏义复词、古今异义、通假字、一词多义等),疏通大意。
2.欣赏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欣赏人物对话和人物形象。
3.理解铺陈、排比、起兴手法及其艺术性。
二、课前预习: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因此它也被称为我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光辉诗篇之一,《孔雀东南飞》与南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及“叙事诗双璧”。后又把《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治舒县,汉末迁皖县,均在今安徽境内)的一桩婚姻悲剧。历代传唱,成为艺术创作不竭的源泉。
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当时的背景是: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那套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清规戒律。“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正是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在这一时代氛围里,在焦母的淫威下,焦仲卿敢于站在兰芝一边,表明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决态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诗歌结构】
起兴 首 句 托物起兴
第一部分 “十三能织素”—“及时相遣归” 兰芝自诉 开端
第二部分 “府吏得闻之”—“二情同依依” 夫妻誓别 发展(一)
第三部分 “入门上家堂”—“郁郁登郡门” 兰芝抗婚 发展(二)
第四部分 “阿母谓阿女”—“自挂东南枝” 双双殉情 高潮
第五部分 最后一节 化鸟双飞 尾声
【字音】
自缢(yì)于庭树 十五弹箜篌()
便可白公姥(mǔ) 勿复重(chóng)纷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