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赤壁赋课件教案学案课时作业(打包22套) 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赤壁赋学案1 人教版必修2 28181.doc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赤壁赋教案1 人教版必修2 28175.doc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赤壁赋教案2 人教版必修2 28176.doc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赤壁赋教案3 人教版必修2 28177.doc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赤壁赋教案4 人教版必修2 28178.doc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赤壁赋教案5 人教版必修2 28179.doc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赤壁赋教案6 人教版必修2 28180.doc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赤壁赋课件1 人教版必修2 281289.pptx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赤壁赋课件2 人教版必修2 281290.pptx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赤壁赋课件3 人教版必修2 281291.pptx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赤壁赋课件4 人教版必修2 281292.pptx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赤壁赋课件5 人教版必修2 281293.pptx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赤壁赋课时作业1含解析 人教版必修2 28237.doc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赤壁赋课时作业2含解析 人教版必修2 28238.doc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赤壁赋课时作业3含解析 人教版必修2 28239.doc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赤壁赋课时作业4含解析 人教版必修2 28240.doc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赤壁赋课时作业5含解析 人教版必修2 282117.docx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赤壁赋课时作业6含解析 人教版必修2 282118.docx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赤壁赋课时作业7含解析 人教版必修2 28241.doc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赤壁赋学案2 人教版必修2 28182.doc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赤壁赋学案3 人教版必修2 28183.doc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赤壁赋学案4 人教版必修2 28184.doc
赤壁赋
【教学目标】
1.学习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
2.感知作品言外的情感理趣;
3.了解诗人儒道兼济的思想。并以“欣赏分析文中的‘水月’意象”和“体悟主客问答中的哲理内涵”为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生课前预习
1.阅览相关材料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浅谈苏轼逆境中旷达的人生态度》
收集关于赤壁的历史、关于赋的相关知识。
2.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并归纳文章的字词。
3.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将学生按平均水平分为若干小组(4-6人之间)。
说明:这一步旨在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学会收集材料,学会整理材料,养成预习的习惯,初步感知课文,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作者和解题:
以苏轼图片导入,由小组学生介绍苏轼的相关经历,教师明确:
1.黄州的苏轼:苏轼人生中最无用世机会的三处贬所:黄州、惠州、儋州。赤壁赋的写作正是苏轼遭受人生第一次挫折时。简单的介绍苏轼躬耕东坡、黄州夜醉及两赋一词。有助于学生对欣赏作品时恰当的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
2.解题:
(1)赤壁的有关话题:三国时的赤壁和黄州的赤壁
(2)赋的特点的演变:骚赋—大赋—小赋—骈赋—律赋—文赋
说明:这一步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和筛选信息的重要性。展示课前所学,得到认可,激发兴趣。
三、第一环节:
听录音或看多媒体课件,提醒学生注意字音的准确,语句节奏的缓急和节奏的变化。
教师点明五段文字的五次换韵。
四、第二环节:
以诵读为纽带,落实以下几个步骤:
1.正音读—识文字—通义训—察语气—明文法—断句读—辨辞采—别文体
请四位学生分别朗读,其余同学根据注解疏通文意,找出骈句,用心读。
2.学生提出疑问,教师提示重要知识,举例:
……
赤壁赋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品“以文为赋”、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鉴赏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
2.了解作者运用的主客问答这一赋体的传统手法,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3.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
4.培养学生通过诵读体悟和鉴赏优美、形象语言的能力。
5.培养对精品诗文的整体把握能力,能知人论世、领悟文旨、理通思路,赏析表现手法,辨别高下优劣。
6.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运用的主客问答这一赋体的传统手法,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2.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
【教学难点】
1.了解主客问答这一赋体传统手法在表达思想情感中的作用。
2.了解作者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思路】
1.第一课时,先诵读全文,把握全文大意;体会景、事、情交融的艺术境界,把握课文情感发展的脉络。
2.第二课时,重点诵读主客问答部分,深思其中蕴涵的情感与哲理;比较阅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齐背《念奴娇•赤壁怀古》。
同学们,这首词气势雄浑,磅礴浩荡,有气吞天下之势。正如有人评价苏轼的风格说:“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这个评价很恰当。苏轼的诗词是这样,他的散文又怎样呢?今天我们来学一篇著名的散文《赤壁赋》
……
赤壁赋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品“以文为赋”,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鉴赏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
2.了解作者运用的主客问答这一赋体的传统手法,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3.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
【学习重难点】
1.熟读成诵,增加文言知识积累,积淀文言语感。
2.诵读、品味、鉴赏课文精美的语言。
3.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结合作者的处境,体验作者的情感,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
【学习过程】
一、作者简介:
苏轼(1037——101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在诗、词、歌、赋、散文、书法、绘画、医药、禅理、哲学、饮食、服饰、金石、园林艺术等方面均有较高的造诣,学识广博。是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全才之一。
诗歌:代表北宋诗的最高成就,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
词:开“豪放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散文:发展了欧阳修平易舒缓的文风,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与“韩愈、柳宗元、 欧阳修、 王安石、 苏洵 、苏辙 、曾巩 ”合称“唐宋八大家”;
书法:自成一家,长于行书、楷书,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又是我国古代楷书的四大流派的开创者之一(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苏轼);
画作:开创了湖州画派。
他仕途失意,命运多舛,生活颠沛坎坷。这与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激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的废新法的政治主张有莫大的关系。有《东坡集》《东坡乐府》传世,谥号“文忠”。
二、写作背景: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黄州团练副使是一个虚职,苏轼不能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心里十分苦闷。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的湖北黄冈,其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