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730字。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与《峨日朵雪峰之侧》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与《峨日朵雪峰之侧》比较阅读
  ——寻找诗中那个青春的“我”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把握、分析诗歌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特点。
  2.通过诗歌对比和结合创作背景分析,思考诗歌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发展与变化。
  3.感受作者的情感,领悟诗歌中蕴含的青春精神,激发同学们青春的热情,帮助同学们理解青春的价值。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问题导入     教师说导入语,学生听讲并思考。
  在单元起始课上,老师和大家分享了分析文学作品形象的方法。在本单元中《沁园春•长沙》展现的是同学少年的群像,《红烛》《致云雀》展现的是“红烛”“云雀”这样作为喻体的意象,而《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与《峨日朵雪峰之侧》中有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
  大家请注意,这里的“我”是加引号的,应当是指文学作品中的“我”,那么这个“我”与不加引号的我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呢?几天就让我们在《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与《峨日朵雪峰之侧》的比较阅读中,思考、解决这个问题,一起来寻找这两首诗中那个青春的“我”。
  提出本课核心任务 教师提出本课学习的核心任务: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与《峨日朵雪峰之侧》比较阅读
  学习任务:寻找诗中的那个青春的“我”
  我们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活动,一步一步完成这个任务。
  学生学习状态预设:同学们记录本课学习任务,初步感知学习任务的内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