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级上册
├─第1单元
│01.沁园春·雪.doc
│02.我爱这土地.doc
│03.乡愁.doc
│04.你是人间的四月天.doc
│05.我看.doc
├─第2单元
│06.敬业与乐业.doc
│0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勒特上尉的信.doc
│08.论教养.doc
│09.精神的三间小屋.doc
├─第3单元
│10.岳阳楼记.doc
│11.醉翁亭记.doc
│12.湖心亭看雪.doc
│13.诗词三首.doc
├─第4单元
│14.故乡.doc
│15.我的叔叔于勒.doc
│16.孤独之旅.doc
├─第5单元
│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doc
│18.怀疑与学问.doc
│19.谈创造性思维.doc
│20.创造宣言.doc
└─第6单元
21.智取生辰纲.doc
22.范进中举.doc
23.三顾茅庐.doc
24.刘姥姥进大观园.doc
1 沁园春??雪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积累“妖娆、风骚、红装素裹、一代天骄”等词语。
2.体会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大声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
2.品味诗歌语言,培养鉴赏诗词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诗人,领会赞美祖国山河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1.体会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2.通过诵读诗歌,感受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和博大胸襟。
3.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培养鉴赏诗词的能力。
第1课时
一、导语设计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诗人柳宗元,也曾描写过苍莽雪飞的大世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那是一个孤寂死灭、了无生气的世界。在毛泽东的笔下,又将是一个怎样的雪的世界呢?被冰雪覆盖的世界不仅没有沉寂,相反,诗人之心激活了历史的灵魂,让雪世界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如此多娇的江山,上演过多少惊心动魄的历史壮举啊!同样是写雪为何会有如此大的不同呢?(出示课题《沁园春??雪》)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听读课文,初谈感受。
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听读,并做好标记。
(1)字词积累
分外(fèn) 莽莽(mǎng) 妖娆(ráo)
折腰(zhé) 成吉思汗(hán) 稍逊风骚(xùn)
莽莽:①形容草木茂盛。②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词中取第②义。)
妖娆:娇艳美好。
折腰:①弯腰行礼。②“表示敬慕、倾倒”的意思。(词中取第②义。)
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学,有时也用来指代文学才华。
(2)交流反馈听读感受。提示:豪放,气势磅礴,令人振奋……
2.教师介绍写作背景,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
本词写于1936年抗战前夜。当时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到达陕北,日本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侵略,而国民党反动派奉行不抵抗主义,中国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抗日先锋队准备东
2 我爱这土地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
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把握诗歌主题。培养爱国情结。
1.理解关键诗句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象征的表现手法和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一、导语设计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今天,我们一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
二、资料助读
艾青和《我爱这土地》
艾青(1910~1996 ),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他生长在农村,自幼被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一个革命者。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他在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作品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三、感知、研习诗歌《我爱这土地》
1.教师深情地范读全诗。
6 敬业与乐业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积累“敬业乐群、安居乐业、断章取义、不二法门、言不及义、亵渎、强聒不舍”等词。
2.体会演讲词的文体特点。
3.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地论述自己的观点。
2.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2.建立快乐学习观:尊敬学习,就是尊敬自己。
1.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2.指导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3.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第1课时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请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在你的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做到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呢?你怎样才能把学习当一件乐事呢?为此,梁启超先生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生活原则。《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
二、资料助读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近代著名学者,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天才学者:梁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